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3月10日13:23|来源:海外网|字号:
2014年的前三个月,海峡两岸频传喜讯,继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后访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也于近日前往台湾参加两岸两会第十次会谈,陈德铭此行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避讳地谈起两岸瞩目的“习马会”,还对这次见面的选址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选在北京、台北以外的城市。态度之开放可见一斑。一水相隔65年,凝聚了几代人的无畏与智慧,两岸关系终于走到了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台阶前,而这一步也看似呼之欲出。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对台工作大政方针,他强调要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我们期待双方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笔者认为,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发挥一点想象力,给彼此一个台阶,两岸关系就能更上层楼。
两岸关系空前热络
两岸往来曾经历几起几落,曾有过两岸两会建立、汪辜会谈的峰回路转,也曾遭遇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台独”逆流。自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两岸关系才进入飞速且稳定的发展期。这期间,两岸实现“三通”、人员往来热络,商贸互动频繁,两岸两会签署了包括《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在内的涵盖多领域的超过20个合作协定,可以说,两岸民间交往以及经贸合作已经纵深发展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2014年以前,两岸在政治领域的接触一直没有突破党际交流的范畴。自2005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实现历史性破冰以来,国共领导人先后举行了8次正式会谈以及数次非正式会面。但政治议题因其敏感性一直悬而未决。
2013年10月6日,习近平主席参加APEC会议时,会见了与会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习近平在会面中强调,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紧随其后,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在APEC会场进行了一次短暂交流。正是这两次非正式的见面,彰显了新一代领导人在两岸问题上要有所为的决心与魄力,也预示了不久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张王会”。
“张王会” 两岸由经转政
2014年2月11日下午14时,南京紫金山庄,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向彼此握手致意,开启了相隔65年来,首次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正式接触,双方在会面中谈及两部门建立长期沟通机制,也就此打开了两岸交流的新通道。
2月12日,张王会面握手的影像就登上了《华盛顿邮报》的头条,该媒体形容这次会面旨在尝试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以及两岸和谐关系。路透社则认为,“张王会”意味着两岸迈向经贸交往以外的对话。言外之意,两岸已经拉开政治对话序幕。《纽约时报》当天指出,这次会晤应该不会产生太多具体成果,但标志缓和两岸长期对立关系取得象征性的进展。CNN则在报道中指出,这一会晤增进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可预测性。
对两岸关系的可预测性,境外媒体没有给出明确的猜测,但台湾媒体显然更加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期许。台湾《旺报》刊文称,两岸官方的立场及“九二共识”的精髓,张王会谈一举让两岸交流从此开了绿灯,习马会有一丝希望了。台湾《中国时报》则表示,从宣布王郁琦以领袖代表顾问身份陪同萧万长出席APEC那一刻起,两岸已正式进入“由经转政”的分水岭。2014年是否上演“马习会”的历史画面,现在开始已给外界无限想像空间。台湾东森新闻则在报道中指出,台湾50%的民众赞成马英九应该要与习近平会面。“习马会”已有民意基础。
破解两岸关系发展难题须有一点想象力
民间憧憬“习马会”,两岸领导人也对会面持开放态度。马英九在2013年12月接受《亚洲周刊》专访时公开表示,争取在2014年赴北京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推动两岸关系的突破,创造历史。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也在访陆前出席大陆台商春节联谊活动时也呼吁在今年的APEC会上实现“习马会”。大陆方面,国台办不只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两岸领导人会面持积极开放态度。国家主席习近平本人更是在2月份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面中主动征询对“习马会”的看法。双方都表达了成就这一会面的积极意愿,两岸民众也翘首以盼,但迈出这一步,还差一个台阶。
“张王会”结束后,张志军与王郁琦曾在上海茶叙,期间,两人非正式地谈起“习马会”相关事宜,张志军答复王郁琦,大陆不能接受在APEC这样的国际场合促成两岸领导人会面。事实上,在此之前,国台办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达了相同的态度“两岸领导人会面不需借助国际场合”。这也意味着,两岸领导人借助北京APEC场合会面已经没有可能。那么,寻找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场合就成了这场历史性会面的门前最后一级台阶。
有意思的是,在寻找“台阶”这件事上,两岸民间再次走在了高层前面,不少媒体与智库出谋划策。
香港《明报》在报道中指出,新加坡很可能成为优先选地,因为两岸两会第一次汪辜会谈就是1993年4月在星洲举行。报道还引用全国政协委员、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被台湾记者追问的回应佐证:孙亚夫对媒体表示,“马习会”地点由两岸商量,想像空间很大,包括可像当年“辜汪会谈”选在第三地。
而香港《大公报》则刊文力荐香港作为会面地点,文章称,两岸领导人可选择在香港会面。这是一个值得两岸认真考虑的建议。相较于在大陆或在台湾,香港是一个比较“中立”的地方。既符合大陆“非国际场合”的要求,岛内接受性也比较高。且回顾历史,香港在两岸关系中多次扮演桥梁作用,更是“九二共识”的出生地。选在此地将是一段美谈。
亦有学者在香港电视媒体接受采访时建议,厦门与金门隔海相望,渊源已久,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曾在福建省内任职。会面地点选在厦门也无不可。
对于以上种种推测,目前还没有官方回应。虽然这最后一级台阶还没有定数,但诚如张志军所言“破解两岸关系发展难题须有一点想象力”。(凌筱)
(责编: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