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时政>>2014两会专题>>海外网记者在两会>>王平>> 正文
2014年03月10日14:37|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3月10日电(记者王平) 教育部不久前公布了高考改革的初步方案,这一方案是否有望让下一代人真正享受到素质教育?带着这个问题,记者10日在北京京西宾馆采访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朱之文。
“高考是个指挥棒”,朱之文说,应该指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是“对待学生像敌人一样,就用题海战术,反复考试来强化知识”。
朱之文认为,中国这些年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素质教育提了二三十年,但仍较多地仍停留在概念上。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9日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主要包括减少高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考试利用社会化考试,招生将基于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学生3年学业水平成绩和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表现加以录取等。
这些改变,朱之文认为与三中全会教育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是相符的。改革后,高考科目将只有语文、数学两科,可以比较大地减少学生负担。英语过渡为像托福一样的社会性考试,学生只需在高中期间通过。其他科目如物理、化学、地理等,则变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化在高中平时的考试中。
朱之文说,这样的改变,是为了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又可以改变机械化的、题海式的学习方式。而且在导向上,不再是成绩决定一切。
针对大学招生加入综合素质评价,朱之文说,这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可以公正、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参与社会活动这些方面的表现。大思路很明确,关键在于具体环节怎么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好。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高考不分文理科,不利于有专长的学生,朱之文则认为两者并不矛盾。“文理科不分,实际上并没有不好”,他说,一个人可以有爱好,有所偏长,但是应该有基本的素养。“我观察许多学生,文章写得好的,往往不是文科生,反而是理科生,很多社会科学搞得好的,也不见得是学社会科学的,往往是复合型人才。一个人的知识基础越厚,未来在专业发展就越有潜质。”
至于像钱钟书、吴晗这样极端偏科的人才,朱之文说,得承认这些人只占极少数,不具普遍性。而且,不少学校已经启动了自主招生,“如果你真的哪门成绩很突出,哪方面很有见解,可以通过自主招生进来。”
(责编:姚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