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时政>>2014两会专题>>外媒看两会>>国内媒体>> 正文
2014年03月11日09:14|来源:南京日报|字号:
本届全国两会不再为代表委员们提供沏茶服务,而是用“实名制”矿泉水取而代之。这几天,贴了白色标签的矿泉水瓶成了记者们必拍的对象。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全国上下厉行勤俭节约,不再沏茶正是从细节做起杜绝浪费。但若仔细品味,“一杯茶”里的文章,怕不只是“改进会风”这么简单。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各类大小会议通常都提供茶水,对此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沏茶自然离不开茶叶,“两会特供茶”的概念曾被茶企热炒,一些地方政府也将出产“特供茶”视为骄傲。据媒体报道,2011年安徽岳西县为“特供茶”进京举办了隆重的发车仪式,县委书记亲自送行。有位来自江西的全国人大代表刘浩元,因为自己企业产的茶叶成为“特供茶”,连着几年参加两会时都忙着“卖”茶,有一年带了1000多公斤茶叶都不够卖。
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扶持产业可以理解,但两会不应成为企业宣传角逐的展销会、公关会;而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重托,该认真履职、参政议政,忙着“卖茶”显然不务正业。本届两会除了不再沏茶外,还规定与会人员不赠送、不接受礼品和土特产品等,正是意在排除干扰,让大家更加集中精力建言献策。
从茶叶本身来说,作为“特供茶”当然不能差。据《中华合作时报》报道,2007年两会的“特供茶”大红袍总价300万元,平均到5000多名代表委员身上,大约每个人600元。在有些人眼里,这个价格也许不算贵,茶叶档次也不算高,但却提醒我们,在三公消费中茶叶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两会有统一标准的“特供茶”,而在平时大大小小的会议室、办公室里,茶叶上的消费就更惊人。2010年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与会专家痛陈中国茶产业几大误区,指出中国名茶消费对象中很大比例是政府或职能部门,买的不喝,喝的不买。去年两会之后,碧螺春和龙井产地的茶农反映,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中的“送礼大户”大幅减少,高档名茶的采购价随之下跌。事实证明,公款送礼确是消费高档茶叶的主力军。在“茶文化”的标签下,茶杯里的腐败较香烟更加隐蔽,更加自然。
2013年以来,反腐力度持续加大,“禁送令”、“禁烟令”等各项禁令先后出台,大到管房、管车,小到禁吃喝禁贺卡。这种“精确打击”切中要害,执行具体,效果明显。2014年又被称为深化改革元年,以两会不再沏茶为契机,人们期待着:在管住了官员的烟缸后,官员的茶杯能够成为下一个目标。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茶如饮中君子,切莫因腐败污了茶的清香。
(责编:王栋)
特供茶 两会 茶叶 沏茶 实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