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媒體曝光暢銷書買榜內幕:回購圖書制造暢銷假象

2012年03月16日14:53    來源:北京商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近日,北京湛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暉在微博上稱,由其公司策劃出版的《資本之王》一書,在亞馬遜經濟管理類圖書排行榜上是事實上的第一,暗指排在該書前面的《心靈資本》是買榜上位。業內人士透露,買榜已是出版業的潛規則,大多數出版商為了拉動銷量,利用內部員工回購網站圖書,造成圖書暢銷假象。網站上的圖書榜單被嚴重注水,許多讀者在上當受騙后,大呼“無榜可信”。

  公開秘密

  買榜風氣由來已久

  “買榜在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曾經在某大型出版社做過三年編輯的小李對“買榜”這事深有體會。

  小李2008年大學畢業后,就去了一家出版社。然而,深入其中,他發現,出版業存在著諸多貓膩。

  小李所在的出版社主要是做都市情感類的圖書,且網絡小說居多,“我那個時候幾乎天天都在忙著買榜的事”。小李告訴記者,“公司的技術部起碼幫我們申請了幾千個當當、亞馬遜和京東的賬號,我們的新書都分派給編輯,負責每天購買”。

  小李表示,一開始他對買榜這件事感到很吃驚,但后來他才知道,原來買榜的出版社不止他們一家。“特別是那些市場化較好的大出版社及有實力的圖書公司,買榜已經司空見慣,成為一種平常的經營手段。”小李稱。

  陳曉暉告訴記者,亞馬遜上排在《資本之王》前面的《心靈之本》,是通過買贈活動排到前面的,出版商通過很低的折扣把書賣給當當,然后當當以“滿99元暢銷書”活動把《心靈之本》送出去,靠送出去書的數量沖擊榜單第一位。“它其實也是買榜的一種,不是自然銷售。”陳曉暉稱。

  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某產品經理一針見血地表示,當當和京東等的榜單無一不是出版商人為炮制出來的。

  買榜流程

  出版商自掏腰包買書

  出版社和圖書公司是如何進行買榜的?為何我們普通的讀者並未發覺?

  小李說,工作三年下來,對於買榜他已經駕輕就熟了,“以當當網買榜為例,一般有以下流程:首先,出版社會先去網站上了解其想推出的重點書同類書的情況,看要買多少才能保証該書在一周內沖進暢銷書的行列。在了解情況后,出版社內部就會注冊一定量的號(或者使用已有賬號),分派給不同的員工去訂購該書。訂單提交成功后,又接著發評論沖五星”。

  “買榜的周期一般在1-2周,不會太長,主要是為了在短期內讓新書銷量迅速爆發,制造暢銷趨勢,沖榜之后帶動后期銷量。” 小李稱,書的銷量是直接跟圖書編輯的業績挂鉤的,他們不得不做。

  買榜數量也與圖書的重點程度、出版社對新書的銷售預期以及宣傳力度相關。“以當當為例,如果想沖進總排行榜的前十名,買榜數需要達一萬多本,每天要買幾百本﹔如果是分類排行榜的話,一天也要買二三百本。”陳曉暉稱。

  “在買榜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遇到同行的兵戟。” 小李告訴記者,要想新書沖進前30名,有時不是靠一次買榜就行,“他們買榜的數量比我們多,或是好評比我們多,我們的圖書排名自然被壓下來了。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得注冊更多的賬號,加大買榜數額,同時拼命地寫好評、沖五星,從而造成一種書是由於影響力的擴大而逐步到達暢銷的假象”。小李稱,有經驗的出版商會把整個過程操作得非常精彩,有些出版社甚至把如何買榜都寫到公司內部的營銷方案中。

  “如果是為了沖‘終身五星榜’,勢必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大量地發五星評論,評論也是以先長評佔據1-2頁,后期再以短評充數的形式操作。”小李談起當初寫評論沖五星的過程表示很頭疼,“想各種各樣的話,但是主題都是為了說我們的書如何好﹔碰到一條差評,我們起碼得用十條差評才能把它沉下去”。

  虛假繁榮

  出版商花錢買吆喝

  出版公司如此熱衷買榜,那麼這背后的利益賬又是怎樣的呢?

  以當當網為例,簡單來說,買榜成本=購書成本-發貨成本,也就是折扣的差價。然而,買榜這筆賬不一定是盈利的。

  陳曉暉告訴記者,出版商從網站購回圖書,其實是“賠錢的買賣”,“舉個例子,出版商以5折的價格把書賣給當當,再以6.5折的價格買回來,那麼這15%就是買榜的出版商去承擔”。“大多數時候,出版社買榜,隻不過是賺錢買吆喝。”陳曉暉表示,這只是出版商營銷成本的一項。他認為,圖書營銷是需要綜合的手段,買榜其實是最簡單的一種手段,是拼人力、財力和精力的過程。

  “我們從網上買回來的書有的是網站回購,有一些再發到其他渠道中。” 小李告訴記者,出版社買進賣出,造成了很多浪費,“有些經不住折騰的,也就隻能買個一周左右,后來很快就會被沉下去了”。

  盡管許多出版社都參與過“買榜”,但對於效果,他們卻並不怎麼認同。“總體來看,買榜所產生的效果,卻並不怎麼好,有時我們只是圖個心裡安心。”某出版社發行經理表示。

  該發行經理無奈地表示,作為出版人,他們深知一本書能否長銷還是要靠內容質量來支撐,否則隻能是短期趨勢和假象而已。

  小李表示,現在比較精明的讀者都是通過看差評來決定是否購書了,讀者的購買行為也是日趨理性的,“相比來說,差評(一、二星評論)更有借鑒意義。一本銷售了1-2年的圖書,很容易通過差評來判斷整本書的品質和硬傷”。

  “在這種情況下,買榜越來越成為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了,一本書好不好,還是要靠內容說話,靠讀者去評判,出版社不可能真的扭轉市場。”小李說道。

  業界揭秘

  90%五星率圖書買榜上位

  有讀者反映,他們參考網站上的圖書排行榜買書,到手的卻是一本粗制濫造的書,於是大呼上當。

  “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說,如何判斷一本書是真正受歡迎的好書,還是出版社買榜人為操作的暢銷書,這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小李套用《好媽媽與好老師》作者尹建麗的一段話:“如果一本書能在當當網上獲得五星在65%-75%,四星在15%-20%間,加起來好評率在85%-95%間,就是好書,如果僅五星得星率一項就在90%以上,很有可能是一個人為操作的結果。”

  “較多的出版社和圖書公司都有過買榜的經歷,隻不過是買榜比例、買榜數量和持續時間的區別而已。”小李告訴記者,買榜的圖書種類涵蓋較多,從小說到家教類都有。通常是圖書公司或出版社在一定時期內想要重點推的書,一般書則靠自然銷售。

  另一家出版社資深編輯告訴記者,他曾經分析了當當、亞馬遜新書榜前30名,他所責編的書在亞馬遜上排名第11位,但前面隻有3本書是自然銷售的,買榜率達70%。

  某圖書公司總經理表示,除了開卷提供的年度銷售榜外,其他的圖書榜單都不具備可信度。他所指的“開卷”即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排行榜,“開卷排行榜”1999年問世,被認為是中國目前最權威的暢銷書榜,涵蓋了全國絕大多數大中型書店的銷量進行排行。

  “開卷的數量固然是可信的,但也不排除出版社或書商花錢派人去各大書店批量購回該書,造成該書十分‘暢銷’的表象。”某出版社主編稱,曾經有一本名不見經傳的書,在開卷上顯示銷量多的時候一天能有五六百本,少的時候卻隻有三四本,這樣的數據顯然是不正常的。

  “書店的買榜也會有,主要是跟碼放挂鉤的,如果銷量達不到一定程度,圖書就無法在最好的位置碼放,因此出版社也會定期地在大中型書城買榜。”小李稱。

  驅動因素

  都是廣告效應惹的禍

  許多出版社特別重視排行榜,尤其是對於做“暢銷書”的出版社來說,買榜甚至成為一種不得不為之的手段。

  “買榜自然是為了榜單好看,拉動銷售。” 陳曉暉告訴記者,買榜分網店和地面店兩種。網店買榜主要基於三大考慮: 網店有些頁面設置要靠銷量跑出來,出版商為了圖書增加曝光率而去買榜,如當當網圖書首頁右側的暢銷榜﹔再就是為了沖擊排行榜,如亞馬遜的新品暢銷榜,當當網的“近七日暢銷榜”、“近30日暢銷榜”,因為對於中國讀者而言,榜單還是具有很大的引導作用﹔第三大目的則是通過買榜之后的發評論和評五星,以“閱讀趨勢”引導讀者進行購買。“對於小的地面店來說,經銷商也是根據各大網站的排行榜去進貨。”陳曉暉說。

  為了拉動銷售,出版商可謂費盡心思。而對於買榜,很多出版界的人也深表無奈,一位出版社資深編輯賈某稱,近日,他策劃的一本圖書因為網站排名一直靠前,而地面實體銷量並不可觀,被業界質疑為“買榜”。對此,他極力聲明該書並未“買榜”,甚至把其他“買榜”的書“抖”了出來。

  但對於同行這種現象,賈某並不抵觸,“要是在一個月裡,我的這本書被買榜的圖書壓出前十名,我沒准兒也會買”。賈某稱。

  新經典文化原創文學主編金馬洛同樣表示,他曾經也公開罵過買榜的,但這並不代表他以前沒買過榜或是將來不會買榜, “這是生存之道之一,需要的時候要用它來佔位置,賺眼球”。

(責編: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