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大學校長如何不成為“兼職”

2012年07月26日13: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大學校長能否放棄教學科研,專心從事高校管理?之前,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退出該校“學術委員會”﹔湖南大學校長趙躍宇承諾在任期間“不申報新科研課題,不新帶研究生”。近日,北京師范大學新任校長董奇在就職演講中提出“不申報新科研課題、不招新的研究生、不申報任何教學科研獎、個人不申報院士”的“四不”承諾。

在演講中,董奇提出,建設“一流大學”,不僅需要一流的師資,需要一流的學生,更需要一流的管理。他指出,要實現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中心任務,必須切實提升高等教育的管理質量。大學管理要實現從粗放式的外延管理轉向更加精細化的內涵管理,從經驗型管理轉向更加科學的管理,從相對封閉的管理轉向師生和社會廣泛參與的開放型管理。在他看來,高校管理改革,要從校長自身改起,校長要首先改革自己,然后才能改革學校。大學校長是一個管理的崗位,是一個服務的職位。目前中國大學管理的難度和復雜程度前所未有,大學校長必須心無旁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學校管理工作中去。他表示,要用“整個的心”去做“整個的校長”。

一直以來,我國的大學校長都是一邊擔任校長職務,一邊繼續從事科研,包括申請課題、申報各種獎項。有些人曾認為,這可以讓校長更大程度地發揮作用。否則,如果一名學者擔任校長之后,就不再從事學術研究,便失去了教育者的身份,這將是對校長本人和學術研究的浪費。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擔任校長后,不再過多地參與學術研究,這是校長職務的回歸。”他認為,有的人對校長職務存在誤解,把校長當做一個兼職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據了解,大學校長工作本身很繁忙,既要管理學生及教師職工,還要常常奔赴國外或其他學校參加會議等。曾有某高校校長助理說,“校長一年在學校的總時間不超過3個月”。因此,校長在管理好學校的同時,再花精力去進行科研和教學,結果是兩者都沒有做好,尤其是學術研究和教學,很多校長往往只是“挂名”而已。

在一些發達國家的大學,大學校長是由對大學理事會(或董事會)負責的校長遴選委員會公開遴選出來的。因此,在選拔校長時,更關注其是否具有勝任校長的能力(包括是否懂教育、懂教育管理,有很強的社會活動能力),而不是首要考察其是否有一流的學術能力,在考核、評價校長的業績時,隻考察其擔任校長職務的業績,而不會關注其進行的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工作。這一選拔、任命和評價機制,有利於校長走向職業化。同時,從利益回避出發,一些發達國家明文禁止學者擔任大學校長后繼續從事學術研究﹔沒有明文規定的,學者一旦擔任校長,就將減少或不再從事學術研究,這已成為校長們遵守的慣例。“這是現代大學制度對校長職業化的基本要求,隻有如此,校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校的管理中,同時也切實推進行政權和教育權、學術權的分離。”熊丙奇說,如哈佛、牛津等一些國際知名大學,大多實行校長“職業化”,校長在擔任管理職務時,不再搞科研、帶學生。

近年來,大學“去行政化”的呼聲此起彼伏,但收效甚微。溫家寶總理曾明確提出:教育行政化的傾向需要改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也多次表態,要逐漸改變政府對學校的管理。或許,理清校長一職的影響力邊界,規范其職業化,是解決高校去行政化這一難題必然要邁出的一步。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某高校系主任郭老師告訴記者,大學校長不是一個純行政的管理,必須有一定的學術性,才能帶領大學裡面的學科帶頭人,才能推進學校的學術發展﹔如果大學校長純粹做管理,而不懂學術,不了解前沿,也是不行的。“董奇在兒童心理學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就,他還可以往前走一步,放棄是他個人作出的選擇,不見得每位校長都如此。”

據了解,2011年科技部公布的“973計劃”項目,由大學承擔的佔63項。其中,項目首席科學家為現任大學校長、副校長、校長助理等擔任校級行政職務的共計16項。去年,中科院、工程院新增院士公布時,媒體統計發現,新增工程院院士中現任或曾任高校校長、副校長的共有16名,佔29.6%。

熊丙奇表示,“學者擔任校長之后,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和教學,會帶來嚴重的行政化問題。”高校中行政與學術混為一體,行政資源往往成為獲取學術資源的條件:頂著校長頭銜,可以獲得更多科研經費,在各種榮譽的投票中也可能佔盡“人和”之利。比如,有的校長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為自己爭取各種課題,從而破壞了學術的平等競爭﹔有的校長本沒有從事多少教學工作,卻經過包裝去申報國家教學名師,與一線教師爭奪教學榮譽。這些現象均表明,校長從事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更像是用行政權為自己謀求學術福利和教育福利。

因此,校長退出學術圈,能避免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關系失衡。從這個角度看,“四不”承諾的價值,更在於劃清學術與行政的界線。

(責編:墨言)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