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盤點三公經費之最:氣象局最詳細 全國總工會為零

2012年08月01日14:17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2011年7月,正是各部門紛紛公開“三公經費”之時,“三公”這個詞在街談巷議和微博關注的熱榜上一月居高不下。今年7月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公開,雖然有媒體充分預熱,卻因各部門行動整齊劃一、效率“過高”,而使公眾關注度顯得曇花一現。
 
去年向98家中央部委連遞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被視為“民間推動‘三公經費’公開第一人”的北京律師李勁鬆告訴人民網記者,自己現在關注的是,“下一步該怎樣行動,才能切實產生推進中國區縣一級行政機關‘三公消費’公開速度的效果?怎樣才能吸引更多各地公民與中央上下良性呼應,由反‘三公消費’腐敗的旁觀怒罵者,轉變為反當地‘三公消費’腐敗行動的參與者和監督者?”
 
公開“最快”:南水北調辦與新華社
 
一反去年姍姍掀起三公“面紗”的風格,今年“三公經費”公開的動作之快可以用迅雷不及掩耳形容。不僅早在半個多月前就有財政部有關負責人“預告”三公公開的准確日期為7月19日,甚至還存在個別部門“搶跑”。
 
7月18日,在其自身官方網站上還毫無動靜時,中新網就已搶發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的“三公經費”消息,使其成為領跑三公公開媒體前線的第一個部門。而新華社則成為第一家公布完整報告的中央單位。7月18日下午4點半,中央政府網站更新了新華社2011年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公開報告,事后表明,這份報告的格式正是此次各部門“三公經費”公開的標准格式,包含6-7份預/決算表、部門狀況、表格說明和名詞解釋。
 
其他中央部門和單位的動作也算不上慢。7月19日一夜之間,90多家中央部門的三公費用基本公開完畢,報告最晚上網者也未超過一周時間。
 
公開“最詳細”:中國氣象局
 
由於採取了相對統一的格式,今年各部門不再如去年一般在“三公經費”公開的詳細度上存在明顯差異。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差異。對公眾理解復雜的三公數字具備重要意義的一個數據——“部門人數”,隻有中國地震局、中科院、國稅總局、教育部、交通部、中國氣象局、國家物資儲備局七個部門公開。
 
長期關注公共財政的全國人大代表葉青在公開採訪中認為,公布人員編制數非常重要。這個數字是計算人均“三公”以及人均的公車、接待、出國費用的起點,有了它才能給各部委排隊,起到警示作用。遺憾的是,目前這個數據尚未進入強制要求公開的數據之列。
 
以“部門人數”作為劃分各部委公開詳細度的分水嶺,向上再細分,七個部門中“三公經費”公開相對最為詳細的是中國氣象局。除了基本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決算表、分項說明以外,氣象局還給出了支出決算與支出分級決算的餅狀圖,以及車輛平均購置/運行支出等未強制要求列明的數據﹔對於2012年三公預算高於2011年決算的原因,也在報告中作了說明。
 
但總的看來,各部門都在財政部公開要求的劃線中循規蹈矩地前進,未有逾矩者。有些部門的創意體現在別處,如國家工商總局,決算報告中有11頁用來歷數當年管理工作主要成果,而涉及“三公經費”公開的部分加起來共3頁,其中表格就佔一整頁,實際數據僅一行。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認為,目前的公布中,各部門均缺乏對“三公經費”的細則說明,應當具體到什麼程度?如公務接待,應具體到接待誰,各級別的有多少次﹔還應當建立一個回應平台,針對群眾對數字的質疑進行解釋﹔如果沒有回應,公布就沒有多大意義,因此接下來必須解決回應的問題。
 
三公“最多”的部門:國稅總局
 
從已公布的明細來看,擁有全國稅務系統這個最為龐大的決算單位的國稅總局無疑是2011年“三公經費”決算數最高者,總額達20.38億元。其中僅公車支出就達13.7億元,這一點在公布之后也立即引起了公眾的矚目。名列第二的海關總署,去年“三公經費”總額高達5.02億元,但也僅佔國稅總局“三公經費”總數的四分之一。
 
但國稅總局也有理由:名義上是“總局”的經費決算事實上包括了全國稅務系統的“三公經費”,也就是58.23萬干部職工、共計3605個預算單位的支出。與其職工人數最為接近、同屬垂直管理的教育部,雖然“三公經費”隻有其1/83,卻是在僅112個預算單位的基礎上實現的。
 
三公“最少”的部門:中華全國總工會
 
相比其他部門,中華全國總工會(下稱“全總”)的賬本無疑是最簡略的。作為最晚公開同時也是初次加入公開大陣的“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機關”型單位,全總公開的2011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數和2012年預算數均為0。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調查表明,全總公開“三公經費”均是零的原因,在於這張表的名稱是“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決算表”,而全總的相關經費開支不來自財政撥款,而直接提自每年上收的工會經費,屬於自收自支。這一做法的法律依據是《工會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經費獨立原則”。
 
對於按照財政部標准格式公開的全總來說,這種公開結果省力又省心,但對於追求“公開的目的是監督”的公眾,這顯然不合其初衷。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向人民網記者表示,來自自收自支的公務經費,實際上已經不屬於我們所說的“三公經費”,因為它消耗的並非國家財政資金。
 
“我不明白全總為什麼要趕這一趟,當然它要公開也有它的意義。”賈康說,“但未來屬於‘三公經費’的公開渠道和其他類型的還是應該明確分開,以免造成公眾混淆。”(記者 劉茸)
 
(責編:雲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