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金融危機前后的全球制造業發展趨勢(一)

2012年09月19日20: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提要]  全球制造業生產逐步由發達國家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企業也向中國和印度這些勞動力成本更低、基礎設施更好、社會成本更低、市場更大的國家進行轉移。本章分析了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長期趨勢,全球危機對制造業生產以及全球制造業就業變化的影響,研究重點是發展中國家。

全球制造業生產逐步由發達國家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企業也向中國和印度這些勞動力成本更低、基礎設施更好、社會成本更低、市場更大的國家進行轉移。這些變化反映出在貿易自由化、融資渠道更豐富以及外商直接投資的不斷引入的情況下,一國經濟更趨於向經濟一體化方向發展。2009年,在全球經濟與金融危機(圖1)期間,世界制造業增加值急劇下降。2010年,世界制造業增加值(MVA)達到7.390萬億美元峰值(在全球GDP中佔18.2%)。發達國家制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17.7%下降至16.6%,而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則由18.4%增至21.5%。

生產的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打開了一扇大門,但也帶來了威脅,這使得發展中國家更容易受到全球經濟變化的沖擊。如:2008年金融危機從美國傳播開,使得全球就業、需求和貿易急劇下滑。2009年全球制造業生產下降了4.1%,這使得發達國家消費支出以及企業投資下降,但是發展中國家也難以擺脫影響。

本章分析了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長期趨勢,全球危機對制造業生產以及全球制造業就業變化的影響,研究重點是發展中國家。

一、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

1990年至2010年期間,全球制造業增加值每年增長2.8%,從4.290萬億美元增長至7.390萬億美元(圖1)。發達國家GDP增長了2%,制造業增加值增長了1.7%,這表明經濟增長已減少了對制造業的依賴,而金融、保險、房地產等服務業的作用在增強。相反,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活躍,1990年至2010年期間,實現5.6%的顯著增長,略高於4.8%的GDP增速。

1990年,發展中國家創造了約20%的全球GDP(圖2)。到2010年,這一比重增至30%。可用“世界其它國家的崛起”來描繪本世紀經濟發展趨勢(Amsden 2001)。全球制造業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速度更快,象中國、印度、中國台灣等經濟體的制造業實力雄厚。在1990年,發達國家佔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9.3%(表1)。其比重年均下降0.4%,到2000年比重達76.1%,隨后年均下降1.2%至2005年的71.6%。自2005年起,這一降幅增長至每年2.1%,到2010年降至64.4%。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家制造業增加值下降進一步惡化,發達國家2009年在制造業增加值中有3.7%的份額轉移至發展中國家,是20年來損失最高的一年,但是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增加值仍然在上漲。

在發展中經濟體和各地區之間制造業差異很大。中國、印度和中國台灣位於前列,其全球制造業增加值比重增速最高。2000年,中國的比重由6.7%增長至2010年的15.4%,成為繼美國之后的制造業第二大國。印度,以服務業作為經濟支柱,排名也從第14位上升至第9位,2010年印度在全球制造業增加值中的比重佔1.8%。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佔到整個發展中國家制造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迄今為止,仍然是世界上制造業最主要的區域,2010年制造業增加值達1.54萬億美元。這一地區的生產大約有75%的來自於中國。其次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4230億美元)、中東北非地區(2290億美元)。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制造業增加值最少,2010年為540億美元,佔發展中國家制造業增加值不足1%。2000年至2010年期間,除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有所下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停滯以外,其它所有發展中地區的制造業增加值在全球的比重均有所上升。最不發達國家,以孟加拉國、柬埔寨和緬甸為主,自1995年以來在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持續上升。(未完待續)

譯自:2011年工業發展報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編譯:中國貿促會電子信息行業分會 李苑

(責任編輯:袁志麗)

(責編: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