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中國遠洋巨虧下進軍能源?多元化沖動爭議再起

2012年09月25日11: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已經被推至風口浪尖的“ST倒計時”正如緊箍咒一般,讓被冠以“巨虧王”的中國遠洋(601919,SH)頭痛欲裂,而“船長”魏家福也正為此使出渾身解數。

9月21日,中國遠洋董事長魏家福在廈門召開的2012國際海運 (中國)年會上表示,受運力過剩影響,航運市場在未來2至3年仍將持續低迷,中國遠洋正准備學習行業老大馬士基,以參與能源類互補產業彌補航運虧損。

這一表態引來業界廣泛爭議。一直肩負將航運產業做大做強,以振興中國民族航運業為使命的中國遠洋,該如何自救,參與能源產業究竟是戰略性投資還是 “投機性”生意?馬士基的“能源”互補方式是否適合中國遠洋?

昨日(9月24日),中國遠洋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魏家福當日所指有意進軍能源產業的並非上市公司中國遠洋,而是其母公司中遠集團。

即便如此,在巨虧、高負債以及市場持續低迷的客觀不利環境影響下,互補產業是否能及時、有效幫助中國遠洋避免ST,仍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欲效法馬士基 布局資源業

魏家福對“能源”產業的覬覦並非空穴來風。從2011年的104.48億元,至2012年上半年48.7億元,中國遠洋持續的巨虧數字觸目驚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1全年,馬士基集裝箱運輸業務雖然全年虧損6億美元,但基於馬士基石油21億美元的良好盈利(2010年同期17億美元),大力保障了馬士基集團2011年全年34億美元的淨利潤。

2012年上半年,馬士基航運同樣虧損4億美元,但馬士基石油持續盈利18億美元,再次力挺了馬士基集團上半年21億美元的贏利。

顯然,馬士基“能源”產業——石油的盈利,在中國遠洋巨虧數字前顯得閃耀無比。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馬士基航運今年二季度已經實現盈利。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中遠集團並未就准備如何涉足能源互補產業做出具體解釋。但中國國際海運網集團董事長、中國港航研究院執行董事康樹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馬士基的能源投資實際是基於早幾年就對未來的經濟和市場做了很好的預測,從全球戰略所做的供應鏈布局。

“馬士基投資能源產業,實際和金融、物流、國際航運以及船舶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其能源和運輸、資金是一個有機鏈條。”康樹春說。

如此給中國遠洋帶來的考驗是,魏家福所言“能源互補產業”,究竟是如同馬士基一樣基於戰略性、供應鏈的發展,還是只是因為航運周期性不好,做短期的、投機性的產業轉移?

即便是基於長遠戰略性考慮,未來的發展仍然需要幾年時間,在這未知的幾年,航運市場又將迎來新的周期性變化和不同格局,中遠又如何保証以足夠的高度、眼界和能力為投資者創造效益?

事實上,早在5年前中國遠洋登陸A股之時,魏家福就曾表態,為了降低航運市場的周期性波動風險,中遠集團正在積極籌劃進軍上游資源業,並有意在海外進行適當的油田、礦產等資源類投資。

中國遠洋面臨“ST”引爭議

業績的持續虧損讓中國遠洋“ST倒計時”爭論不止。

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斌指出,在中國遠洋四大板塊中,集裝箱佔據半壁江山,集裝箱運輸的成敗直接影響了中遠利潤,而這一板塊近兩年難見起色。干散貨又是把中國遠洋拖向ST的罪魁禍首,物流和港口隻佔中國遠洋的1/5,且利潤難以彌補干散貨帶來的虧損,沒有利潤支撐的中國遠洋被戴上ST的帽子在所難免。

與此同時,中國遠洋的命門——干散貨航線也頻遭沖擊。9月13日,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干散貨運價指數BDI指數再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跌至661點。中遠集團內部人士當時接受媒體採訪就坦言,如此點位,意味著今年扭虧已然無望,若無相應操作,中遠的虧損恐怕要加劇,“A股股票被ST亦難避免。”

不過,在康樹春看來,盡管中國遠洋有可能被ST,但從現實層面,中國遠洋肩負著中國物流、經濟、軍事、國際化等多方面的使命和任務,它的命運等同於中國民族航運業的命運。他相信中國遠洋有足夠的辦法來避免ST,包括魏家福在半年報業績說明會上所說的向政府尋求幫助。(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編: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