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民資養老機構的困境:政策一大堆 落實難到位

2012年09月29日15:14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賴臻)人口老齡化無疑給民資養老機構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記者採訪中發現,盡管從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有關規定,執行起來卻頗費周折。

近些年,大城市可謂寸土寸金,為了讓位於具有商業價值的土地開發,不少養老院都遭遇過搬遷風波。北京南苑社會福利中心由於所處區域全面推進城鎮化建設,在本土本鄉竟然找不到一塊適合興建養老機構的地方,隻好將眼光轉向近郊大興區。

為了保留原南苑鄉敬老院資質,從2007年初到2009年7月份,北京南苑社會福利中心投資人、北京鑫福海工貿集團董事長陳重才記不清與多少個職能部門打過交道、克服障礙,才把相關手續全部辦妥,而擁有600張床位的養老院從開工到入住,隻花了9個月的時間。“要不是我們把社會公益當成事業來做,僅僅是找尋土地的艱辛,便會挫傷不少社會投資者的積極性。”陳重才說。

“有心投資做大,拿地環節卻是最大門檻。”多家養老院負責人說,土地批給房地產商,馬上就有一筆大收入﹔批成工業用地,馬上就會有稅收﹔如果批成養老院,看不到一點現成的好處。每屆政府、每位領導都有任期,他們需要拿出一些政績來。

有投資人告訴記者,民辦養老院是一個公益性的微利加風險性行業,如果運轉不出波折,最快需要10年才能看到回報﹔如果按照市場價拿地,其間又沒有其他資本注入的話,這類養老院肯定無法長期經營下去。在多種博弈的過程中,政策與現實成為巨大的矛盾體,一些身心俱疲、負債累累的投資人,感到很難再堅持下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養老院謝客閉門乃至悄然消失。

此外,民資介入養老機構不但飽受土地難尋的困擾,中央和地方都有明文規定的水、電、煤、熱、話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也難見當即落實。

不僅如此,老人們在選擇養老機構的時候,或許並不會先去關注公辦和民營之分,而是一定要考察住在這裡看病是否方便。記者在幾個城市調查發現,內設醫務室的養老院在全部養老院總數中佔比較少,而具備定點醫療資質的更是寥寥無幾。

北京市政協委員呂璠說,有的養老院內設的醫療服務機構無法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老人們患病不得不去定點醫院就醫,既拖延時間又很折騰人。有關方面應該促進養老機構與醫保的對接,可以解決遠郊的民辦養老院人員入住低的問題。

據了解,在北京,截至2011年底,401家養老機構中,僅有32家具備定點醫療資質,比例不足1?10。另有近200家養老機構既無內設醫務室,也沒有同周邊醫療機構簽訂書面協議,老人有病隻能到醫院就診。

(責編: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