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一早,樓上的郭晶晶妹子就要被香港人接走了,祝福她,外面好低調,不知道明天會不會放炮……”上周郭晶晶的河北保定鄰居在微博這樣寫道。11月11日的豪門婚禮還沒正式開始,迎親已經正式進行了。
嫁了,嫁了,“跳水公主”郭晶晶將在下個月11日正式與香港豪門公子霍啟剛舉行婚禮,就像網上曝光的請柬語錄所示:and our eternity begins here……(我們的永恆由此起……)。在師姐伏明霞之后,郭晶晶終於完成了“不可能任務”,以無懈可擊的高分成就了世俗眼光中全港最成功的“內地女子”。亦舒筆下傲嬌做作的“印度墨”時代過去了,梁鳳儀筆下獨立有些女權主義意味的“花幟”時代也過去了,最重要的是,彭浩翔鏡頭裡那個糾結搞笑有時犯賤但品味還不錯的“春嬌”時代也過去了。港女,即將成為脆弱的歷史名詞。
港女,是香港市井和娛樂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符號。“印度墨”的原型李嘉欣是,出演“花幟”的明星劉嘉玲是,“春嬌”代言人楊千嬅也是。盡管她們中並非全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甚至是成年后赴港打拼,但歷經調教,成為香港女性的驕傲,她們拜金起來也是有型有款,愛生活也愛包包,愛男人更懂得疼自己,唯一的缺憾就是她們總差了那麼點地氣,出現在雜志和趴體上美輪美奐,但放在更豐富的風土環境裡卻覺得局促不安。反倒倚靠強勢國家榮譽的退役女運動員郭晶晶,盡管還未能脫去那麼一點點土氣,一點點長期塑造帶來的僵硬,但一把鋒利的匕首在任何環境下都呈現出讓人側目的氣場,霍啟剛懂,霍氏家族也懂——奧運金牌是任何“鴿子蛋”無法媲美的。
香港是一個務實的社會,他們對人的評判和理解從來隻有世俗標准,就是要有裡子也要有面子。港女曾經是最受寵的群體,每一年的香港小姐選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這個商業社會大部分的審美價值,喝點洋墨水,英語廣東話都能來一口比內地女子更受擁戴。即便像鄧麗君這樣的萬人偶像,怕是在本埠也不及翁美玲窩心,后者就是“香港的閨女”,虎牙怎麼看都是可愛的。
不管本土文化界怎麼感嘆“去年煙花特別多”,97之后,環境真的發生變化了,現在的香港人要學著說普通話,要去理解內地人的瘋狂購物,北上經商的人要懂內地,包括霍家。郭晶晶與霍啟剛的母親,未來的婆婆朱玲玲恰好濃縮了內地與香港文化的對照。可以假想下,即便郭晶晶婚前沒有努力去學習香港名媛應具備的禮儀,更熟悉英文,更懂得如何在適當的場合扮靚,在倫敦奧運會上,一身運動服素顏出現在兒子身邊的她依然是港媒的焦點圖,這種秒殺來自隻可意會不可言說的底氣。
許鞍華曾經拍過一部電影叫《姨媽的后現代生活》,原以為是講東北姨媽的落魄中年,周潤發扮演了一個瀟洒遠去的騙子。靜靜回想,再結合導演之后的訪談,才明白姨媽其實是無可奈何拿優雅來安慰自己的“港女”。現在的“港女”是沒有界限的,是郭晶晶,也可以是上海來的嫩模楊穎,更可以是我們路上每一個匆匆前行的挎包女子,隻要你願意。
□錢德勒(北京 娛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