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召回條例年內出台 汽車維權路依然漫長

2012年10月18日11: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在享受完雙節期間高速公路免費大餐后,消費者又迎來了一個幸福的消息。10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草案)》。雖然是一份遲到的大餐,但消費者依然充滿期待。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草案通過后,正式的召回條例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公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會長蘇暉也認為,汽車召回條例不同於汽車三包政策,后者涉及的單位以億計,因此政府顧慮更多。召回條例隻涉及上千家制造企業,可能也應該在今年年底前出台。“對於召回條例,政府不應該有什麼顧慮。”

目前透露的消息顯示,召回條例草案最大的亮點是對問題車企的處罰更加嚴重。草案規定:批量汽車產品普遍存在危及安全使用質量問題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進口,由其生產者實施召回,並及時發布產品缺陷信息。對實施召回的缺陷汽車產品,生產者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消除缺陷。消除缺陷費用和必要的運送缺陷汽車產品費用由生產者承擔。草案還對生產者隱瞞汽車產品缺陷或不按規定召回缺陷汽車產品的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此前的征求意見稿顯示,如果生產者未停止生產、銷售或者進口缺陷汽車產品的﹔生產者未發布召回信息的﹔或者拒不召回的﹔未按照規定方式消除汽車產品存在的缺陷的﹔以及經營者未停止銷售、租賃或者使用缺陷汽車產品,更將被處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2%以上10%以下的罰款。有媒體計算,問題車企可能因此面臨數億元的罰款,這也讓召回條例成為汽車產業目前最嚴厲的一部法規。

“對安全隱患問題,政府下多大力度都不為過,處罰再嚴格也不過分。”蘇暉表示,召回條例將促進廠家重視質量安全,而不只是重視銷量。“這些年汽車因為質量問題,發生了那麼多隱形事故,最后都把責任推到消費者身上,這不是法治國家該有的現象。政府這個方針完全正確,不能拿消費者當實驗品。企業連召回都不敢,憑什麼讓消費者買你的車?”

召回條例的出台將對車企、消費者都產生巨大影響。近兩年,國內召回案例逐步增加。2011年我國共計實施汽車召回82次,召回車輛總數首次突破180萬輛,召回法規也逐步完善,但是整體仍落后於發達國家。崔東樹告訴記者,隨著上述條例“落地”,預計未來在華銷售的進口車、合資車和自主車將在召回頻次、召回批次、單批次召回量等方面大幅增加。

由於近幾年國產汽車的召回頻率較少,業內有人擔心嚴格的召回法規可能影響自主品牌的發展。長安汽車副總裁朱華榮表示,自主品牌面臨的壓力會增加,畢竟我們與國際品牌在工程開發、制造質量控制、故障模式、供應商零部件等方面經驗數據積累有較大差距,國際品牌還常常鬧召回,自主品牌更不會輕鬆。沒有技術實力的自主品牌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對消費者而言,召回條例上升到行政法規,意味著今后汽車消費者在維權時又多了一個武器。此前,汽車出了質量問題,消費者面臨舉証難、投訴難、多頭管理、推諉扯皮四道坎兒,與強大的汽車廠商和經銷商相比,作為個體的消費者是弱者,汽車出了質量問題維權無門,最后隻能不了了之。

蘇暉建議,既然定了召回條例,就應嚴格執法。“我們國家很多法律法規都制定得很不錯,嚴重的問題是沒有嚴格執法,出了問題就推到消費者頭上,不是駕駛技術有問題就是油品有問題,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一位消費者也在微博上表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消費者維權的關鍵是如何保障法律徹底執行!

“召回條例雖然即將出台,但還談不上維權。中國什麼時候都談不上維權,至少我這一代看不見了,到處都窮橫,消費者到哪兒就是弱勢。”蘇暉依然對消費者的維權環境表示擔憂。

有預計稱,隨著召回條例草案獲得通過,醞釀8年已久的汽車三包政策也有可能即將出台。今年1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第二稿比初稿加大了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但也有人士擔心,由於牽扯利益太多,汽車三包政策出台不會太快。(馬連華)

(責編:王昕)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