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80后”上班族:“難立之年”的突圍

2012年10月22日10:14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新華網長春10月21日專電題:80后:“難立之年”的突圍

新華社記者姚友明

古語雲:三十而立。眼下,“80后”基本都步入了工作崗位,處在而立之年“附近”的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都還好嗎?

所謂“80后”,指的是中國在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南京大學的一項統計表明,全國目前有接近兩億的“80后”。很多“80后”在即將或已經邁入而立之年時,真切地感到了四個字:三十難立。

“沒完沒了的事情,沒完沒了的累。”這是在合肥工作的李諾最近一直沒有更改的QQ簽名。他告訴記者:“除了十一休息了3天,我已經有兩個月沒有休過假了,無休無止的加班,無休無止的電話,我想逃離,卻又害怕逃離之后的生存問題。”李諾今年28歲了,大專畢業后的工作是父親的朋友幫忙介紹的,他害怕辭職會引發父親的不滿,也擔心自己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我想找個女朋友,可我的收入和學歷都不高,也沒時間陪她,所以我就暫時死了這條心了,現在我就是一個純粹的‘宅男’,早上起來照鏡子的時候,我經常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李諾說。

李諾的感受並不是孤立的。在上海打拼的時響也對“三十難立”這句話感同身受:“我拼了這麼多年,攢下的錢隻夠在上海買幾平方米的房子,每次過年回家,老媽都勸我回家工作,可在上海立足是我的夢想,但這夢離我越來越遠。”不久前,時響的女友因為一次意外離開了人世,時響哽咽著告訴記者,由於收入少、工作壓力大、休假時間短,他沒能在女友在世時陪她多看幾場電影,多品幾樣美食,他現在很后悔,但已是無力回天。

有專家稱:“作為中國迅速發展的經濟和獨生子女政策催生的一代,‘80后’在成長過程中幾乎經歷了中國社會變遷的全部,‘80后’用一代人、三十年的時間,經歷了別國幾代人、300年所經歷的焦慮和苦痛。”

中國社科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尹韻公說:“在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80后中的大多數人是‘數字移民’,90后、00后是‘數字原住民’。”在“移民”的過程中,在適應新環境的同時,在與新環境的摩擦、博弈的過程中,有人沉溺於網游,也會有人自然而然回憶起過去,回憶起兒時的美好。隨著“80后”上班族壓力的增加,“80后”的懷舊文化也開始盛行起來。不僅有關新版教材中人物關系的“劇透”會引發議論,有關教材人物的網絡歌曲會走紅,而且,80后懷舊文化的主題餐廳、酒吧也早已開門大吉、生意興隆:在長春,就有紅領巾主題的餐廳以及以“時光倒流”為主題的酒吧,在餐廳裡,餐桌是木質的課桌,就餐需要佩戴紅領巾,點菜的菜單是一張試卷,服務員被稱作是小隊長,買單被稱為“交學費”﹔在酒吧裡,“80后”仿佛經歷了一次時光的倒流,紅白機、舊桌椅、老木盒鐘、鐵皮青蛙玩具……承載的都是“80后”兒時的回憶。

如今大多數“80后”走向社會舞台。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曾對目前“80后”的處境表示同情,他說:“我們當年可以推卸責任,把所有的困難推向了單位。現在的年輕人,隻能將處境的喜憂歸結為能力或者運氣,別無他法。”而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風笑天說:“我不認為這是一件值得討論的事,每一代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問題。‘80后’垮不了的,他們走個彎路也好,摔個跤也好,選擇這個選擇那個也好,讓他們去。這就是社會,這就是時代。”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