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異地高考問題突出 別把地區特惠當權益

2012年10月22日11:3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焦點觀察

優質教育資源應該由全國人民盡可能公平地共享

近日,一批京籍人士陸續出現在北京市教委信訪辦門口,並明確提出了反對放開異地高考的訴求。其中一位京籍人士反對放開異地高考的理由是,外籍孩子素質極差,打架斗毆帶壞了本地小孩。除此之外,外籍孩子不斷涌入,佔用了過多的本地教育資源,“要想享受作為北京人的權利,必須先要承擔責任”。在網上有京籍人士申明,外地人口涌入嚴重影響了本地居民的正當權益。(10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道》)

站在京籍人士的立場上看,其反對放開異地高考的確可以理解,在優質教育資源恆定的前提下,放開異地高考意味著這些優質教育資源要由更多的人來分享,京籍人士所享受的教育資源份額自然下降,無論換成誰都會積極反對的。但是,可以理解並不代表有理有據。仔細分析京籍人士反對異地高考的理由,其實並沒有太多道理可言,只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總把特惠當貢獻情結在作怪而已。

京籍人士反對放開異地高考,不管舉出的外地考生的素質不高問題,還是提出此舉侵犯了本地人正當權益的主張,其核心觀點隻有一條,我的資源憑什麼要分出來一部分給你?可問題是,北京人獲得的優質教育資源都是北京人貢獻的結果嗎?如果北京人不是通過貢獻而獲取優質教育資源的,那麼這就是一種特權。

事實上,當下北京戶籍人口享受的很多優質教育資源,主要是長期以來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結果,而不是北京人在打造優質教育資源方面貢獻更大。目前看,最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當屬211工程學校或985工程學校了。據統計,在全國39家985工程高校中,北京和上海兩地佔了10家,而兩地戶籍人口隻有2600多萬。也就是說,北京和上海以全國2%的人口,擁有超過1/4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

正如北京大學不是北京人的大學一樣,優質教育資源作為一種公共資源,應該是由全國人民盡可能公平地共享。而且,近年來一些部屬高校由於“部地共建”的原因,屬地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其分給所在地的招生名額甚至有增無減。比如,今年年初,清華、北大先后允諾,將在北京地區減少高考招生計劃投放,可到實際招生時,卻是徹頭徹尾的“逆勢而為”——清華今年在京總擴招達45.3%,北大今年在京一批次擴招達33.6%。

優質教育資源如此嚴重不均衡的分配比例,使得北京和上海成為絕對的教育資源特惠地區。而一旦特惠地區成為既定事實並且在現實中不斷得到鞏固,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們就會產生一種幻覺,認為這種特惠是一種理所當然,因此一旦有人想從這種特惠地區分一杯羹,就會站起來竭力反對。這種狀況,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放開異地高考隻能是權宜之計,因為能夠通過異地高考分享特惠教育資源的畢竟是少數。從全國考生的角度看,享受特惠教育的人群多那麼一點,對於教育公平來說也不過是揚湯止沸。

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真正的教育資源均衡分配,放開異地高考和打擊高考移民始終是一個兩難的命題,而且還要受到特惠地區人士的強烈抵制和反對。當然,這也更說明,諸如異地高考之類的高考改革需要國家層面依公平正義進行頂層設計,而非任由地方自定門檻。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