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18:13 來源:金融時報 手機看新聞
經過國慶長假,三季度經濟數據與9月份房價數據同時公布,似乎多了某種涵義。年初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勢頭,但是中央堅定不移地貫徹房地產的調控,從前三季度情況來看,經濟增長“去房地產化”效果明顯。
在調控大幕籠罩下,今年不論是房屋新開工面積還是商品房銷售面積,均出現了同比下降,導致開發商投資意願不足,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同比下滑16.6%。相較之下,固定資產投資依然保持著較高增速。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25693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了0.1個百分點。
本輪樓市調控的最大疑慮之一,就是房地產調控會導致投資增速下滑,沖擊其它相關行業,進而影響經濟增長。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與房地產投資增速的鮮明對比,顯示出經濟運行已經適應了房地產市場調整,水利等基礎設施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承接了房地產投資下滑帶來的空白,對因房地產市場調整帶來的沖擊進行了有效緩沖,表明整體投資結構和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業界普遍認為,雖然前三季度GDP同比僅增長7.7%,但仍然高於7.5%的年初既定目標,而且今年沒有採取過大的刺激政策,這一速度屬於更有質量、更有效率的增長。近期,外貿出現恢復性上升,PMI等經濟先行指標呈現上行趨勢,均成為經濟逐步回暖的信號。經過前三季度的調整,鋼鐵、水泥等制造行業的主動去庫存階段行將結束,市場將逐步過渡到被動去庫存和弱復蘇期,經濟運行企穩跡象明顯。
擠出房地產市場泡沫,是為了讓經濟增長更加具有可持續性,更有質量。事實上,在房地產業調整的倒逼之下,許多地區正進行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說,未來5年上海浦東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投資預期超過1000億元。由於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控,釋放出的相當部分資源逐漸向新興產業轉移,為它們的成長提供了良好機遇。同時,在結構性減稅、貨幣政策微調等一系列刺激政策下,當前國民經濟運行正在由緩中趨穩向筑底企穩轉變,未來宏觀經濟面的改善將為房地產調控提供更大空間,促使經濟增長進一步擺脫對房地產業的依賴。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9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有24個,上漲的城市有31個。雖然漲價城市增多帶來部分人群對房價反彈的預期,但是業界人士分析,勿需為此過分擔憂。隨著有效剛性需求因快速釋放而逐漸消減,未來房價大幅反彈缺乏動力和支撐。事實上,9月份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0.4%。
樓市運行總體平穩不僅表明,各項調控措施行之有效,而且市場主體已經適應了調控的力度和節奏。這一效果來之不易,期間經歷了地方政府、購房者、開發商的多方博弈,甚至出現了“房鬧”、“斷供”等非理性現象,調控中也遭遇了諸多阻力。在土地出讓金下滑以及地區經濟增長減速時,一些地方政府一度出現放鬆調控的傾向。正是因為中央一再重申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地產調控,甚至對16個省市政策執行狀況進行了專項督查,確保了地方政府的執行力度。在地方啟動新一輪的投資但財政吃緊之時,尚未出現明顯的放鬆調控的跡象。
但是應當看到,房地產調控的成效依然不穩定。目前的政策高壓態勢難以持續,一旦地方政府出於拉動投資或者其他利益需要,就會有放鬆調控的傾向,使調控效果大打折扣。而要打消地方政府的這一傾向,既要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繼續弱化經濟增長對房地產的依賴度,又需構建起樓市調控的長效機制。 正如溫總理近日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指出,調控手段從長期講還需要逐步完善,更加注重市場和法制手段。過去房地產市場之所以脫軌運行,源於交易不規范、制度不健全,因而產生了不合理需求激增、房價飆升等弊端。這輪調控中,調控部門取得了許多寶貴經驗,總結出了限購、限貸等核心措施。這些並非是短期的應急之舉,而是將來樓市理性健康運行的根本保障,應當作為長期性制度固化下來。在基本制度的保駕護航下,應繼續探索房產稅等市場化的抑制不合理需求的措施,讓市場機制在調整供需結構上發揮主導作用,如此,不僅調控手段更為靈活有效,同時能夠大大降低調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