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棄用時政

“水”如何成為全國糧食“九連增”的“功臣”?

2012年10月25日10:1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水”如何成為全國糧食“九連增”的“功臣”?

陳元 翟平國

今年秋糧豐收已成定局。農業部10月23日宣布,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九年增產。記者近日隨水利部組織的“興水利 保豐收”中央媒體記者採訪團赴黑龍江、湖北、安徽,深入田間地頭看秋糧、問收成。行走在碩果累累的大江南北,伴隨著一台台收割機的“吞吐”,一幅金色的豐收畫卷躍然眼前。

“有收無收在於水”。今年我國糧食再次獲得大豐收,在實現糧食“九連增”的背后,是快速發展的農田水利設施為億萬農民旱澇保收撐起一把把保護傘,是廣大水利工作者用貼心的服務讓糧食持續增產增收成為現實。

抗旱保糧——水利工程彰顯興利減災巨大作用

潘祥樹是湖北省隨州市萬福店鄉鳳凰山村的水稻種植大戶。“今年4月到8月一直天旱,插秧的時候一滴雨沒下。” 他說,“要是在過去肯定又是災年,現在即便受旱,渠裡有水,塘裡有水,庄稼隨時能澆水,種田人心裡吃了定心丸,種啥也都能豐收。”

今年的糧食豐收來之不易。去冬以來,我國一些地區降雨偏少,特別是黃淮大部降雨偏少,部分耕地出現了無法播種、出苗不齊或苗小苗弱的現象,旱情高峰期全國耕地受旱面積一度達到8142萬畝。

抗大旱、保豐收,上下齊心,共同努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抗旱工作。中央領導對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部署抗旱工作。國家防總、水利部高度重視抗旱工作,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多次主持召開會商會,對抗旱工作及時做出部署。國家防總密切監視旱情發展變化,先后派出16個工作組深入雲南、四川、湖北等重旱地區協助指導抗旱工作,科學調度長江三峽、漢江丹江、小浪底等骨干水利工程,有效蓄洪滯洪削峰錯峰,實現防洪減災與抗旱供水的共贏。並先后協調財政部下達中央抗旱經費8.2億元,支持旱區開展抗旱工作。

旱區各地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抗旱保種、抗旱保苗。黑龍江省抓住春耕前有利時機,積極開展打井修塘、架設臨時泵站等抗旱水源工程建設,保証春灌用水。湖北省及時組織抗旱水源摸底調查,並協調鄰省,跨省提引水庫水源,提前儲備抗旱水源。安徽省把調配水源、加大供給作為抗旱灌溉的重點,各大灌區強化引、提、抽等措施,加大供水力度。在淠史杭史河灌區抗旱緊張時期,通過動用梅山水庫部分死庫容進行灌溉,保障受旱農作物得到及時澆灌。

有無工程兩個樣。越是大旱,水利工程的興利減災作用越明顯。為應對今年旱情的困擾,多年建成的大中小型水庫和灌區,以及水窖、水池、泵站、塘壩、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庫、塘壩等超前蓄水,灌區、泵站、調水工程等開足馬力,為抗旱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一組組數據印証了水利工程的巨大興利減災作用:今年以來,全國累計抗旱澆地2億畝次,確保了夏糧連續九年豐收,為奪取全國糧食“九連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國家防總監測,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水利工程蓄水總量比多年同期偏多或持平,蓄水情況總體較好,預計今年冬麥主產區大部秋播和南方秋冬種用水有保障。

夯實基礎——大興農田水利強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

秋收正忙,在安徽省六安市,新一輪冬春農田水利建設已經掀起高潮,病險水庫加固、干渠清淤整治、塘壩開挖擴建、泵站更新改造等興修水利現場隨處可見。

近年來,中央堅持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不斷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特別是2011年,中央明確提出,土地出讓收益10%用於農田水利,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推動農田水利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安徽、湖北等省以塘堰整治、溝渠清淤為建設重點,持續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湖北省隨縣厲山鎮燈塔、聯群村地處封江水庫灌區尾水,由於渠道年久淤積,部分農田隻能採取泵提、車馱取水下秧。國家小農水重點縣工程實施后,完成了末級兩級渠系的硬化工程,減少了水的滲透率,尤其在今年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依然取得了豐收。農民深有感嘆的說:“以前下秧等雨,吃飯靠天,現在隻靠小農水工程就行了!”

從2002年到2011年,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累計投入303億元,支持各地開展小農水工程建設。截至2011年,全國維修改造塘壩5.3萬處,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18.6萬處,整治渠道36.4萬公裡,新建及維修各類渠系建筑物139萬多處,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38多億斤。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核心在灌區。”佔全國耕地面積49%的灌區,生產了約佔全國總量75%的糧食和90%以上的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特別是大型灌區,更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

淠史杭灌區始建於1958年,有效灌溉面積突破1000萬畝,是新中國興建的全國最大灌區,也是全國唯一跨省的特大型灌區。由於土法上馬,投入不足,灌區工程老損率達50%左右。通過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年節約農業灌溉用水2.5億立方米。2012年實灌面積達到1056萬畝,全灌區水稻產量約520萬噸,實現大旱之年灌區糧食增產。

截至2011年底,全國納入規劃的434處大型灌區已有110處完成投資。通過大型灌區節水改造,新增、恢復有效灌溉面積190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9700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60億公斤,年新增節水能力163億立方米。

“過去用小白龍漫灌,一畝玉米收成七八百斤,今年上了大噴灌,畝產一千五六百斤,不僅增產七八百斤,而且成色好,買價也高。”黑龍江安達市升平鎮新建村村民張玉成說起節水灌溉滔滔不絕。

儲糧於倉一吃就光,儲糧於田受益萬年。“繼續保持糧食穩產豐收,必須把發展節水灌溉作為一項根本性措施來抓。”這是水利給出的解決之道。

廣袤的東北平原被譽為“中華大糧倉”,稻田連成片,玉米排成行,土豆個頭大,大豆閃金黃。這一派豐收年景背后,是高效又節水的水利措施發揮的巨大作用。

2012年年初,我國啟動在東北四省區實施“節水增糧行動”,計劃用四年時間,總投入380億元,發展38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有力推動了東北、西北、華北等重點地區以及全國高效節水灌溉的加速發展。

大田作物膜下滴灌遍布黑土地,大型噴灌機組灌溉在田間洒下道道彩虹。節水、增產、增效,數字是最好的佐証:據水利部統計,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由2002年的2.79億畝增加到2011年的4.38億畝。農田灌溉系數由0.43提高到0.51,畝均灌溉用水量由403立方米下降到367立方米。農業灌溉用水總量佔全社會用水的比例由61.4%以上降低到55%左右。連續30多年灌溉用水總量保持零增長。

節水灌溉滋潤了希望的田野,也滋潤了群眾的心田。

管好工程——打通“最后一公裡”讓工程長久發揮效益

周富祥是湖北省隨州市萬福店鄉鳳凰山村枯樹垸40戶村民推選的管水員,負責6口堰塘的管護和灌溉用水分配。農忙時節,他按照先邊后中的分水方案,公平合理分配水量,閑時帶領村民工投勞清淤擴塘、整治壩埂,使周邊500畝稻田旱澇保收。

工程建得好,還要管得好。由於不少地方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線斷、網破、人散,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滯后,管理主體缺位,致使一些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處於“政府管不到、集體管不好、群眾管不了”的局面。農村水利管理 “最后一公裡”問題十分突出。

2012年,水利部與中央編辦、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化基層水利服務機構的公益屬性。要求以鄉鎮或小流域為單位,健全基層水利服務機構,進一步強化其公益性職能;建立完善財政對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補貼機制;支持各地成立各級抗旱服務隊,引導各地通過定向補貼等方式,鼓勵學校、科研單位及專業水利公司為農民提供水利專業服務,保証水利工程“建得起、管得好、長受益”。

如今,在廣袤的農村,農民自覺投工投勞維修堰塘、水庫、渠道,把干水利當做自己家的事來做,不但填補了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主體的缺位,還擔負著受益區內水量分配、水費收取、水事糾紛調解、末級渠系建設與管護等重任,有效破解了農田水利管理“最后一公裡”難題。

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基層水利站2.7萬個,組建農民用水合作組織7.8萬多個,管理灌溉面積2.4億多畝,建成各級抗旱服務隊等專業化服務隊伍1.4萬支,初步建成了社會化抗旱服務網絡,為農村水利建設管理提供了保障?

水利命脈保糧食安全,“藏糧於田”筑千秋基業。隨著一大批大型灌區的改造建設,新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形成,高效節水灌溉等一項項有效措施的實施,我國的糧食根基更加穩固。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