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的十八大日益臨近,“十八大熱”持續升溫。因為在黨員眼裡,十八大注定會成為黨史中的又一個裡程碑﹔因為在記者眼裡,十八大有著最富庶的新聞資源﹔因為在西方人眼裡,十八大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的契機﹔那麼,普通群眾為何期盼十八大呢?
黨代會是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的標志性事件,也是中國前進道路上的特殊路標。無論是誕生中國共產黨的一大,還是遠赴莫斯科召開的六大﹔無論是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的十二大,還是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寫進黨的正式文件的十四大……每一次黨代會的召開背景都不盡相同,每一次黨代會的歷史影響都非同尋常。
可以說,不了解歷次黨代會,就不可能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不了解中國共產黨,就不可能真正讀懂近現代以來的中國。這次召開的十八大同樣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人民群眾期盼十八大,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也是“黨代會情結”的自然延伸。
黨的十六大至今,已走過10個年頭。曾任英國倫敦副市長的羅思義通過研究發現,過去10年,中國人均GDP增速超過了人類有據可考的歷史上任何一個主要經濟體的人均GDP增速。10年奮進,我們一起打拼﹔10年成就,我們共同創造。10年前,誰能想到,我國經濟總量會實現從世界第六到第二的跨越?誰能想到,我國會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又有誰能想到,我國會成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中舉足輕重的力量?對於這一“中國奇跡”,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但中國共產黨無疑是解讀這一“奇跡”的核心因素。
“感謝共產黨!感謝好政策!”飲水思源的老百姓,知道今天的好光景來自哪裡,知道十八大將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福祉。在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太行山腳下的農民王三妮,鑄成一座“告別田賦鼎”:“我是農民的兒子,祖上幾代耕織輩輩納稅。今朝告別了田賦,我要代表農民鑄鼎刻銘,告知后人,萬代歌頌,永世不忘。”這段銘文抒發了一個普通農民的心聲,也是億萬老百姓用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感念黨的好政策的心情表達。
有學者稱,2012年是一個“戰略設計年”,原因就在於要召開十八大。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新舊問題矛盾交織,內外風險挑戰疊加,我們黨如何帶領人民攻堅克難,如何保持自身的肌體健康,如何為改革發展進行戰略布局……多少藍圖即將繪就,多少舉措即將實施,多少願景即將實現,多少期待即將夢圓。所以,老百姓期盼十八大,就是期盼自己明天的幸福,期盼祖國和民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