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之后,我一直在想,這次要更好地把基層群眾的心聲帶到北京去。”
10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山城重慶迎來了久違的秋日暖陽。重慶市巴南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所長冉元智推遲了與女兒逛街的計劃,一大早就出門趕往山區的一家養殖場。沿著坡陡彎急的山路行駛了40多分鐘,汽車才到達巴南區天星寺鎮芙蓉村的太和養殖場。
“母豬產仔情況怎麼樣?”一進養殖場大門,冉元智就關心地問。“挺好的,每窩平均產仔都在15頭以上。”養殖場負責人王健回答。冉元智輕車熟路地走進豬舍查看,“產仔圈符合標准,但消毒設備還要完善。”冉元智又詢問了豬場在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情況以及困難。
今年49歲的冉元智扎根基層畜牧科技領域已有26年。2003年,她培育的“渝太I系豬”成為重慶直轄以來培育成功的第一個畜禽新品系,每年比本地母豬多產仔8.6頭,其中雜優豬的瘦肉率達到60%以上。在該項目第一次雜交制種產仔階段,為提高頭胎產仔成活率,冉元智直接住進了豬圈,在又臭又熱的環境裡一連工作了七天七夜,終於獲得了成功。自此,冉元智“豬媽媽”的稱號就傳開了。
從畜牧獸醫站站長到動物衛生監督所所長,冉元智的足跡踏遍了巴南各地。20多年來,冉元智已幫助200余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2011年巴南區生豬產值12.9億元,戶平均收入1.8萬元。
“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之后,我一直在想,這次要更好地把基層群眾的心聲帶到北京去。”坐在養殖場的院壩,冉元智講起了她的心願。5年前,她作為黨的十七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得到了高度重視,通過多次調研走訪,目前她已經確定了幾個方面的建議內容:呼吁各級政府更加重視畜牧業的發展,妥善解決好疫病風險控制與農村環境污染的問題﹔對設施畜牧業發展應加強政策扶持﹔對地方資源品種要加大保護與開發的力度等等。
冉元智表示,除了把西部農民的心聲帶到會上,從北京回來后,她也將積極投入對十八大精神的宣傳,“我最大的心願就是為家鄉百姓多做點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