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培蓮和村民商量奶牛養殖發展問題。 |
秋日艷陽照耀著新村,佔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投資5萬元的高標准文化大院,首批60多戶農民住進3棟新居民樓……這是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省庄鎮東孫村的新面貌。黨的十八大代表、村支書米培蓮和村民一樣,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在農村,女支書並不多見,因為農村工作難干,更何況11年前米培蓮接手的是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狼牙鋸齒街,藏龍臥虎地,七十三路,八十四派。”以前的東孫村,果園被砍光哄搶,窯場被亂圈亂佔,村小學被圈佔養奶牛,村兩委班子3年換4茬。
米培蓮上任后,既不意氣用事,也不妥協忍讓,堅持依法治村,壓邪氣、樹正氣,實現村風民風好轉。幾個村民長期佔用村裡的60畝蘋果園,米培蓮毅然召開村民大會,明確告知這是違法行為﹔隨后,米培蓮又妥善解決了窯場荒棄和村民佔校問題,孩子們有了好學校,窯場復墾承包,每年為集體增收5000元。
米培蓮說:“作為村支書,最大的任務就是要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農民富裕了,中國才真正富裕了﹔發展村集體經濟,就是要把村子建成強村,有更多的財力為群眾多辦實事,村民的生活質量會更高。”
以前東孫村喝的是地皮水,走的是泥巴路,現在村內外大路小路全部硬化了,村裡綠化、亮化了。這些年,村裡累計籌集資金240萬元,硬化村內道路3100余米,徹底解決了村民的出行難問題。
東孫村有奶牛養殖的傳統,但都是分散飼養,沒有形成規模,奶牛數量不足600頭。米培蓮積極引導群眾大力發展奶牛養殖,並籌集100萬元資金,建起了佔地100多畝的高標准奶牛養殖小區。記者參觀了村裡的奶牛養殖小區,1400多頭奶牛在這裡集中飼養。目前,全村奶牛養殖年產值842萬元,年純收入335萬元,村集體收入達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近萬元。
米培蓮表示,富民強村不僅是她的想法,也是群眾的願望,“希望黨的十八大能夠出台更多的惠農強農好政策,未來的中國,更加和諧安定,中國農民早一天實現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