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景區“金牌講解員”徐金巧(中)在紅船邊帶領游客游覽。 |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召開前夕,全國各地迎來了紅色旅游熱潮。紅色旅游自2004年12月起步,規模不斷擴大,去年游客總數約佔全國旅游總人數的1/5,已成為旅游業的生力軍和新亮點。
紅色旅游人群七成是自費
國家旅游局最新統計顯示:2011年,全年紅色旅游接待游客5.4億人次,同比增長26.5%﹔在免費開放的前提下,綜合收入達到1450億元,同比增長11.4%,實現了“十二五”紅色旅游的良好開局。
紅色旅游帶動了紅色文化的繁榮發展。全國紅色旅游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簡稱“全國紅辦”)負責人介紹,各地紅色旅游景區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創造了一批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群眾喜聞樂見的紅色文化旅游產品。湖南、山東、安徽等18省區市舉辦了特色鮮明的紅色旅游文化節、藝術節、博覽會。內涵豐厚、形式多樣的紅色旅游,吸引了廣大游客熱情參與,越來越多的人在重溫“紅色歲月”中加深了對革命歷史的認識,在體驗“紅色文化”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在緬懷先烈英模中傳承艱苦奮斗的精神。
全國紅辦調查顯示:紅色旅游景區的游客來源已由過去的單位組織為主,逐漸轉變為單位組織和游客自主出游並重。游客對紅色旅游的滿意度顯著提高。接近50%的紅色旅游者是回頭客,85%的游客有繼續參加紅色旅游的意向,92%的游客願意將游歷過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推薦給親友﹔參加紅色旅游的人群70%是自費旅游,其中60%是年輕人﹔84.6%的游客認為紅色旅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效果好或很好,77.8%的境外游客對紅色旅游景區表示滿意。
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發展
紅色旅游的深入發展,帶動了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拓寬了致富渠道,增加了就業機會,促進了新農村建設,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截至2011年,共建成紅色旅游公路近3500公裡﹔先后完成百色、井岡山、淮安等多個重點紅色旅游地區機場新建、改擴建工程﹔革命老區建設鐵路停靠站100多個,專門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到革命老區的旅客列車,使革命老區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同時,革命老區群眾積極參與紅色旅游發展,大力開發紅色旅游商品,提供餐飲、住宿等多樣化旅游服務,擴大了就業渠道,直接帶動就業近百萬人,間接就業近400萬人,大幅度地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福建古田引導游客“走紅軍路、吃紅軍飯、喝紅軍酒、唱紅軍歌”,延長了紅色旅游產業鏈。井岡山、延安等地鼓勵農民發展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要內容的旅游項目。山東臨沂市“紅嫂”系列食品、“沂蒙擁軍鞋”等紅色旅游商品品牌多達百余個,帶動了10萬余人致富。
紅色旅游發展方式不斷創新
全國紅辦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紅色旅游內容不斷豐富,內涵得到拓展,產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一批富有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相繼推出,紅色旅游景區體系日漸完善。各地在不斷轉變紅色旅游發展方式,探索紅色旅游發展新路徑,推動紅色旅游由舊址參觀的單一模式向融瞻仰教育、休閑體驗於一體的復合模式轉變,紅色旅游新業態不斷涌現,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山東省揭牌全國第一個紅色運動基地,湖南省打造全國首家紅色情境體驗式培訓基地平江石牛寨紅色拓展學院,重慶探索建立集展覽、展演、報告、刊物、劇團、網站等綜合業務於一體的紅色旅游文化產業集團。井岡山、韶山、大別山等紅色旅游景區利用戰爭遺跡進行戰爭場景再現,策劃推出穿越、探險、競賽等參與性強、經濟效益好的旅游項目。臨沂、遵義、延安等重點紅色旅游城市開發出一批“擁軍鞋”、“遺址模型”、文化衫、郵票、紀念徽章等特色旅游商品和紀念品,將紅色旅游拓展成為帶動老區餐飲住宿、交通運輸、商貿金融等行業快速發展的引領產業和先導產業,成為綜合效益突出、拉動效果明顯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江西、湖南、陝西、四川等紅色旅游資源大省紅色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