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聚焦十八大>>最新消息

十八大代表直陳創新人才培養之難

2012年11月09日21:0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摘要:“創新是不可預知的,越是創新性強的東西越不可預測,在短時間考核壓力下隻能做一些把握性比較大,創新性比較弱的工作。”張學記說,發論文,評獎,拿科研經費--這樣的學者評價機制不利於創新。
新華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許林貴 趙仁偉)如果愛因斯坦活在中國今天的高校科研體制內會怎樣?這是十八大代表、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張學記在參加分組討論后在駐地與媒體記者開的一個玩笑,但卻透露出這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生物工程與傳感技術界領軍人物對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深思考。
張學記說,中國科技創新不足還要從體制上找原因,落腳到教育,諸如在核心期刊發論文的硬指標等規定束縛了高校學生和教研人員的冒險精神。沒有完成論文指標的博士生畢不了業,科研人員評不了教授,而做一個創新性的科研項目可能花三年也不一定能出成果。
“創新是不可預知的,越是創新性強的東西越不可預測,在短時間考核壓力下隻能做一些把握性比較大,創新性比較弱的工作。”張學記說,發論文,評獎,拿科研經費--這樣的學者評價機制不利於創新。
張學記說,鼓勵創新的學者評價機制應當是:第一、科研成果在這個領域是否眾人知曉﹔第二、科學大會上是否被邀請作大會報告﹔第三、是否進入這個領域學術期刊的編委。當然,最重要的評價標准是研究成果在這個領域是否不可缺失。
“中國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與國際的差距正在縮小,但在科技應用領域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張學記說,“很多研究做出來以后就束之高閣了,這與創新體制有關系。”
分享到:

(責編:劉凌)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