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九二共識

獨家評論:堅持“九二共識” 共謀兩岸繁榮發展

2012年11月14日15:49    來源:中國網        字號:

中國網訊 兩岸達成“九二共識”已經二十年,這二十年來有風平浪靜的時候,但也經歷了許多風雨。總結這二十年兩岸關系發展歷程可以發現,隻要兩岸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系就能走得順暢,反之則波折不斷。探究“九二共識”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它對兩岸關系的影響,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一、“九二共識”的形成順應了兩岸關系發展的實際需要

1987年底台灣當局迫於各方壓力,有限度開放大陸探親政策,兩岸人員往來、經貿投資等活動也隨之快速增加。與此同時,兩岸交流交往的增多也產生了不少問題,亟待兩岸雙方權威機構通過協商談判加以解決,台灣當局長期堅持的“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已難以為繼。

1990年底和1991年底,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和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先后成立,代表兩岸官方處理涉及兩岸間的相關事務。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兩會在香港就兩岸公証書使用等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由於兩岸雙方對一個中國的定義存在分歧,兩會著重就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為此,大陸海協會提出了5種文字表述方案,台灣海基會也先后提出了5種文字表述和3種口頭表述方案。兩岸兩會經過幾番討論和函件來往,直至當年12月初,雙方確定了以口頭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內容。從當時兩會來往的函件看,雙方達成的共識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2000年4月在民進黨即將上台前夕,台灣“陸委會主委”蘇起將1992年兩會達成的共識稱為“九二共識”。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兩岸兩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展開協商談判,解決了兩岸交流交往中產生的一些事務性問題,可以說“九二共識”的產生順應了兩岸關系發展的實際需求,對於推動兩岸關系向前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九二共識”的核心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九二共識”雖只是一個用詞符號,兩岸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定義也有所不同,但其重要的部分則是兩岸雙方當時達成的共識內涵,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也是迄今為止兩岸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協商談判、解決兩岸間事務性問題的關鍵所在。盡管某些民進黨人士和島內“台獨”分子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但當年兩岸兩會往來函件均充分說明了這個共識的存在,上世紀90年代兩次“汪辜會談”的進行也是以這個共識為基礎的。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后,馬英九當局回歸“九二共識”,兩岸關系更是在這個共識基礎上進入到和平發展新時期。從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考慮,同時也照顧到台灣同胞的感受,對於一個中國的含義大陸方面也作出了一些調整。比如,從過去的“老三段論”發展到后來的“新三段論”,即從“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改為“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這既體現了大陸堅持原則立場的堅定性,也體現了大陸靈活、包容的一面。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大作報告時也提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他表示:“大陸和台灣雖然尚未統一,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國家領土和主權從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一些民進黨人士竭力否認“九二共識”,並試圖以所謂“台灣共識”或其它用詞取代“九二共識”,企圖達到否認一個中國原則的目的之做法,無助於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也不利於台灣同胞的利益之維護。“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九二共識”的精髓所在,沒有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就不會有“九二共識”,沒有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就不可能達到雙贏。

三、“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談判的政治基礎

有了“九二共識”,兩岸兩會才有1993年和1998年的兩次“汪辜會談”。而“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九二共識”的核心,這一原則立場的確立從根本上排除了兩岸事務性商談的主要障礙,開啟了兩岸兩會協商大門。這一共識確立之后,兩岸雙方即於1993年4月27日至30日舉行第一次“汪辜會談”,就兩會會務、兩岸經濟交流、科技文化交流等三項議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第一次“汪辜會談”兩岸達成了4項協議。

1998年10月間第二次“汪辜會談”達成了4項共識:一、兩會決定進行包括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對話,由兩會負責人具體協商作出安排。二、進一步加強兩會間的交流,包括兩會負責人等多層次的互訪。三、涉及兩岸同胞生命財產安全的事件,兩會將加強個案協助,相互委托。四、辜振甫先生邀請汪道涵會長訪問台灣。

在兩次“汪辜會談”后,由於李登輝當局竭力搞有違一個中國原則的活動,致使兩會兩度中斷事務性商談。尤其是第二次“汪辜會談”后,李登輝拋出所謂“兩國論”,使得兩會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交流接觸與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2000年5月民進黨上台后,陳水扁當局更是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在島內外大肆推動各種形式的“台獨”活動,將兩岸關系推向危險的邊緣。為此,大陸被迫展開一系列反“台獨”、反分裂的斗爭,包括2005年3月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在國際社會積極採取各種措施維護一個中國原則等,兩岸為捍衛還是破壞一個中國原則進行反復較量。在這樣的政治氣氛下,兩岸兩會協商談判在民進黨執政時期處於中斷狀態。因此說,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談判的政治基礎,背離或破壞這一基礎,兩岸協商談判就難以為繼。

四、“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

2005年4、5月間國民黨主席連戰來大陸訪問,胡錦濤總書記與連戰主席共同發布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國、共兩黨能捐棄前嫌、達成和解,其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國、共兩黨均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謀求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系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願做積極貢獻。也正是因為國、共雙方在這種共同的政治基礎上的和解,使得2008年5月國民黨在台灣重新執政后,兩岸雙方也在此基礎上迅速實現全面、直接“三通”,兩岸關系進入到和平發展的新時期。自此以來,在兩岸兩會領導人進行了8次會談,已經簽署了18項協議,達成2項共識,兩岸真正進入到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進行協商談判,是兩岸能簽署包括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在內的18項協議的重要政治基礎。不管兩岸目前對一個中國的含義有何不同的看法,“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卻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兩岸關系的實踐已經說明,兩岸的各項交流合作隻有本著“九二共識”予以推動和落實,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之路才能走得便捷順暢。因此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必不可少的要件,離開它的話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之路就難以走順。

五、否認“九二共識”不利於否認者自身的發展

一直以來,民進黨竭力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陳水扁主政時期曾一度想以“九二精神”取代“九二共識”,其目的並非是為了發展兩岸關系,而是想以此否認雙方達成的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民進黨下台后,不對其以往錯誤的大陸政策進行反思、檢討,反而繼續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也有民進黨人士試圖以所謂的“台灣共識”或其它用詞取代“九二共識”。眾所周知,“九二共識”是兩岸間的共識,以任何其它詞眼去替代“九二共識”、並達到否認其存在的目的,其實是開歷史倒車,無益於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程,也對否認者本身的發展不利。事實也証明,民進黨在2012年初的台灣領導人選舉中敗北,其重要原因在於,民進黨不能正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現實,不願廢除其“台獨黨綱”,在兩岸關系問題上拿不出讓台灣民眾可以放心的大陸政策。

遺憾的是,民進黨至今還在否認“九二共識”。民進黨至今仍認識不清的是,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認同已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一個不能把握主流民意的政黨要想取得選舉的勝利,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民進黨想要重新在台灣執政,首先必須正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現實,放棄“台獨”主張,承認“九二共識”,在兩岸關系上做出積極正面的作為,才能真正贏得台灣老百姓的信任與支持。

六、以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共謀兩岸繁榮發展

不管從政治還是經濟因素考慮,“台獨”是沒有出路的。堅持“台獨”立場、否認“九二共識”不利於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更不利於台灣自身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的發展。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迅速發展、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中國大陸角色的今天,無論從台灣本身、兩岸關系還是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角度,隻有和大陸聯合起來才是對台灣最好的選擇。

大陸了解台灣的歷史與現實,尤其是了解台灣民眾目前的心態,並沒有要求台灣立即與大陸統一,只是希望台灣民眾在與大陸民眾的交流交往中化解矛盾、增進情感,讓兩岸在交流合作中創造出更多的實質共同利益,走共同發展之路,造福於兩岸人民乃至全人類。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大所作的報告中指出的那樣:“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前景。”

隻要兩岸雙方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攜手合作,定能為兩岸經濟的更加繁榮、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中華民族的強盛發展乃至兩岸的最終統一做出積極的貢獻。(劉國奮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到:

(責編:劉猛)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