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有
半個月沒吃過肉了,不是在減肥,而是吃不起。”最近,在北京某餐廳做服務員的童麗娜致信《人民日報》稱,5個月前,她從江西老家來到北京。當時心情很激動,但如今,生活卻特別拮據。每天隻能煮點兒米飯,炒個土豆什麼的,肉根本買不起。“將來,我不知道國家能怎麼幫我這樣的人群實現收入倍增。我隻知道在目前,我還看不到更好的未來。”(11月1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童麗娜的令人心酸的遭遇,在網絡上引起很大關注,可以相信,在打工者群體裡,像她這樣的並不在少數。
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如何使紙面上的目標化為真金白銀落進民眾的腰包,讓哪怕身處最底層的民眾“每天能吃肉”?“童麗娜之問”說出了大多數民眾的心聲和擔憂。
誠然,童麗娜的困窘有其自身原因,譬如文化偏低、不懂得精打細算等,但從根本上講,外部環境才是最關鍵的。按童麗娜稱其工資“一個月1100元,可實際上到手的隻有800多元,老板說剩下的年底再結,怕我們干不了幾天就走了”。而根據北京規定,童麗娜每月工資最低不得少於1260元。該餐廳老板的做法不僅突破了最低工資標准,而且違反了《勞動法》關於“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規定。但為何始終不見勞動部門出面干預、工會組織幫忙維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