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氣溫驟降,寒氣逼人,各地供暖企業也紛紛提壓升溫,這種民生之舉令人心生暖意。此際,對弱勢群體的救助,更顯必要和迫切。尤其要避免貴州畢節5名農村流浪男孩“非正常死亡”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
文/李鬆
據中央氣象台最新預報,從11月22日起,各地氣溫將下降6∼8℃,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0℃以上。
氣溫驟降,寒氣逼人,各地供暖企業也紛紛提壓升溫,這種民生之舉令人心生暖意。此際,對弱勢群體的救助,更顯必要和迫切。尤其要避免貴州畢節5名農村流浪男孩“非正常死亡”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弱勢群體,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更不例外。近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一個國家無論經濟如何騰飛、社會如何發展,都應重視社會普通大眾和弱勢群體,都必須要注意補足弱勢群體這塊最短板。隻有如此,社會才能積聚起更多的“正能量”。就這點而言,我國的社會保障機制還需要跟上,政府及社會救助體制還需要健全和完善,對弱勢群體的重視和關懷還需要更周到更細微。這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更是黨保持與群眾血肉聯系的必然途徑。
中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以拿出比以往更多些的財力惠澤社會。為此,政府有關部門有必要編織起覆蓋整個社會弱勢群體救助網,將包括城市和農村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悉數納入其中。
就當前而言,政府有關部門有必要做好幾項工作。首先,深入農村和城市社區,走村入戶了解民政救助對象各項政策執行情況,督促檢查各項救助工作落實情況,確保困難群眾生活不出問題。
其次,對各福利、農村五保供養機構進行排查,排除隱患,確保供養對象安全溫暖過冬。
第三,對殘疾軍人、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等重點優撫對象仔細排查,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
第四,以車站、繁華地段、地下通道、橋梁涵洞等生活無著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區域為重點,加大巡視和救助力度,及時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食宿救助、通訊救助、返鄉乘車憑証救助等。對不願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討人員,向其提供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及棉衣(被)等御寒物品。對流落街頭的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實行“先救助、后甄別”的保護性救助原則。
當然,幫扶弱勢群體更應進入一種法制化、常態化的良性狀態,以杜絕出現重陽節老人一天被志願者們洗7次腳的尷尬現象發生。
在中國,要進一步加大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不僅要靠道德亮點,激活整個社會良心,更要靠政府部門積極有為,主動落實各項社會保障機制,明確責任,使弱勢群體得到更多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