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據台灣《中國時報》分析報道,“蘇謝合”共組“中國事務委員會”破局后,謝長廷又進一步回絕接任委員。對已經有意把主戰場放在推動民、共交流的謝長廷而言,頭銜上若多個“委員”,恐成阻礙因子。所以,他才決心千山我獨行,續走自己的“維新之路”。
分析稱,到底大陸對“中國”這個稱謂有多在意?知情人士透露,大陸涉台官方系統曾透過管道與一名綠營兩岸事務核心人士聯系,明確告知“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名稱不利民共交流”,雙方甚至“溝通”至將近凌晨。
分析認為,上月初,謝長廷順利訪問中國大陸,讓大陸涉台系統內“務實看待民進黨”的主張有了抬頭契機。但如今,被視為溫和改革派代表的謝長廷,他所主張的意見明顯不被黨中央接受,這對主張加強與大陸交流的民進黨人士而言,無疑是重大挫敗。
換言之,在蘇貞昌尚未提出具體善意政策之前,原本可望露出曙光的“民共交流之窗”,短期內恐將暫時關閉。
在不確定“中國事務委員會”走向的情況下,謝雖一度考慮接任委員,以確保“憲法各表”在黨內的論述權。但是,既然該委員會不涉及對外交流,且大陸方面又多所質疑,讓謝不得不思考,與其受制他人,倒不如抽離紛擾,透過維新基金會另覓兩岸活路,雖有危機,但至少有機會一搏。
因此,在“離開后更能發揮”的思考下,終而讓謝決心與蘇徹底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