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法治

整形美容投訴每年兩萬例 美麗背后有陰影

2012年12月23日16:3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摘要:如今,隻要你留意大小城市的街頭,各種美容院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並且多數經營得還很紅火。整形業已成為當前的“朝陽產業”。這個行業的經營情況究竟如何,美容院在服務質量上到底怎樣?記者通過近日的調查發現,我國整形人數每年以極快的速度增加,但在蓬勃發展的整形業后面,每年卻有不少的毀容投訴案例,甚至在各種“人造美女、美男”的光環下,也有不少因整容而造成的人間悲劇。

  如今,隻要你留意大小城市的街頭,各種美容院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並且多數經營得還很紅火。整形業已成為當前的“朝陽產業”。這個行業的經營情況究竟如何,美容院在服務質量上到底怎樣?記者通過近日的調查發現,我國整形人數每年以極快的速度增加,但在蓬勃發展的整形業后面,每年卻有不少的毀容投訴案例,甚至在各種“人造美女、美男”的光環下,也有不少因整容而造成的人間悲劇。

  整容大軍浩浩蕩蕩

  10月的一天,記者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看到,門診挂號處門庭若市,前來美容的人絡繹不絕。據醫院工作人員介紹,醫院的日接診量在200-300人,每到節假日或是寒暑假,醫院裡更是人滿為患。張海明醫生對記者說:“每天平均要做4、5台手術,最多一天達到一天12台手術。有時中午也要連軸轉,飯都沒時間吃。”。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整形美容科,記者看到了類似的情形。前來就診的人在門診室外排成了長隊,診室內異常熱鬧,坐診專家周圍圍滿了前來咨詢的人。當天坐診的李東教授告訴記者:“從上班到現在,手術就一直沒停過,水都沒空喝。”

整形美容投訴每年兩萬例 美麗背后有陰影

  整形大軍猛增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的門診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25-45歲的婦女是整容大軍的主力軍,但目前已呈現整容者低齡化和高齡化的趨勢,同時男性整容人數也在增加。

  記者在外科診室看到了剛剛做完雙眼皮手術的76歲的李大媽,她告訴記者,眼皮鬆弛下垂,影響了視力,也不美觀,所以做了手術。“做完手術后,人有精神了,也顯得年輕了。”她手捂著眼睛,面帶微笑地說。

整形美容投訴每年兩萬例 美麗背后有陰影

  成功整容的先例帶給愛美者太多誘惑

  在整形外科醫院平安門診部就診的人群中,有不少學生。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記者就看到六、七個年輕女孩,她們都是在校大學生。一位正在上大三的小潔對記者說:“上大學的女孩子面臨著找工作,為了能有更多機會,皮肉受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周圍很多同學都做了整形。”記者還驚訝地發現,在人群中有一名穿著高中校服的女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前來做抽脂手術。記者問她有否擔擾,這們女生很老道地回答:“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有些疼麼。”

  如今男性整容也是不甘落后。在整形外科醫院裡,26歲的小李向記者透露,他從眼睛、鼻子、顴骨、下巴、到體形,都是經過再造的,“原來我面帶苦相,經過醫生再造,感覺好多了”。在北醫三院的門診部,記者看到了下巴上圍著厚厚紗布的小高,他在女友的陪同下前來復診。記者了解到,小高是一名藝術學校的學生,前幾天剛做了下頜角手術,醫生把他略顯孩子氣的圓臉修出了棱角,看上去更有男人味兒。“早就打算把我的娃娃臉改一下了,雖然手術很痛苦,但這樣上鏡會好看。”小高對自己整容后的面容十分滿意。

  據記者了解,20年前,整形業還只是針對少數容貌有缺陷者或演藝界人士的醫學邊緣行業。但現在我國的整容美容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國的整容手術每年以超過200%的速度增長。2004年,全國整容人數突破了100萬人。

  “韓式美容”掀起旋風

  記者調查發現,國人對整容的興趣來自於對東亞鄰國的模仿。有數據顯示,韓國國內有超過2000家私人診所,至少有一半的韓國女性在20多歲時都接受了各種形式的整容術。盡管我國整容業起步較晚,但目前這個行業最有利可圖。韓國的整形外科醫生由於其國內市場已經飽和,很多人都將目光轉向中國,於是“韓式美麗”在京城掀起了一股強勁的旋風。

整形美容投訴每年兩萬例 美麗背后有陰影

  學生整容驟然升溫

  由於近年來韓國電視連續劇大舉進入中國,讓中國人見識了韓國明星那懾人心魄的美麗,男女明星無一例外都是瓜子臉、大眼睛、高鼻梁,經過人工改造后的美麗臉龐,讓中國人驚嘆韓國的整容技術。一時間,找韓國大夫操刀改造自己,甚至不遠萬裡飛到韓國去整容,成為一種時尚。與此同時,“韓式整容”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在京城各種醫療美容機構。

  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博士歸來曾多次前往韓國與韓國整容界人士進行學術交流。他向記者透露了“韓式整容”在中國的真實情況。他介紹說,韓國整形的整體實力高於國內。但在技術方面,國內的尖端技術並不比韓國的遜色,在某些領域甚至要高於韓國。目前,雖然常有韓國整形界的著名醫生來華進行學術交流或指導,也做一些手術,但並不是像人們想象得那麼多,尤其是“大師級”人物,更是鮮有來華開拓事業的。這是因為韓國的整形費用普遍昂貴,是中國的5-10倍,著名的整形大夫在韓國本土就很“搶手”,日程安排緊密,很少有人會放棄國內豐厚的待遇來中國拓展事業。在中國行醫的韓國醫生,多是在韓國知名度不高、生意冷淡,為求生存而來華工作的,基本上是韓國的二、三流醫生,絕非“大師”。國內一些媒體和廣告上所宣傳的的“韓國整形大師”,多是自戴頭銜、有名無實。

  北京醫療整形美容業協會秘書長杜素真也指出,一些醫療美容機構利用患者對韓國技術的盲目崇拜,大打“韓國牌”,變換花樣欺騙消費者。比如,有的美容機構打出廣告“由韓國整形大師主刀”,調查后發現根本不存在韓國醫生,卻只是朝鮮族醫生而已。此外,一些私人美容醫療整形機構號稱採用韓國先進技術,但大都是打著韓國的幌子騙人錢財。

  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處長呂鵬介紹說,如今韓國醫生來京行醫必須要有正規手續,依據《外國來華醫生行醫規定》,首先要接受一家正式醫療整形機構的聘用,並向北京市衛生局提出申請,然后由北京市衛生局組織專家組進行相關考試,考試通過后頒發《外國醫師來京行醫執照》,有效期為一年,一年之后可以辦理延期手續。消費者在接受韓國醫生的手術之前,可以要求其出示其行醫執照。

  歸來說,面對國內整形界勁吹的“韓風”,一方面,消費者一定要理智慎重對待,另一方面,醫療衛生主管部門也一定要加強管理,同時正確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觀念。

  美容毀容投訴每年兩萬例

  記者調查發現,近10年來,我國整形業蓬勃發展,但在各種“人造美女、美男”的光環下,也有不少因整容而造成的人間悲劇,每年也都有不少因消費者被毀容而投訴的案例。

  記者面前的劉女士一頭長發,雖然有意遮擋,但細心人還是能看出她的雙頰有些不正常的鼓脹。劉女士提起傷心的遭遇,情緒仍十分激動:7年前,劉女士離開北京到深圳闖蕩,愛美的她被當地報紙上的一條整容廣告所吸引,來到一家美容院咨詢。原本只是想做雙眼皮,醫生卻說太陽穴處不夠豐滿,沒有福像。接著又給她介紹填充時所用的注射材料是如何先進,無毒無害,隨做隨走。手術后一定是“驚人的美”。在醫生的蠱惑下,劉女士躺到了手術台上。手術后,劉女士的兩個太陽穴疼得要命,腦袋昏沉,臉腫得可怕。從那時起,噩夢便開始了。她每天醒來,腦袋都是暈沉沉的,經常頭痛欲裂,記憶力也明顯減退。更難受的是,注射到太陽穴處的材料流到了下巴,生生的鼓出兩個大包。現在,劉女士的工作丟了,男朋友也已與她分手。劉女士事后看了許多醫生,醫生都說材料已經與肌肉組織長在了一起,由於面部神經十分豐富,沒法子取出材料。“我恨那黑了心的庸醫,使我痛苦終身。”說到這裡,劉女士再難掩飾自己的悲傷,痛哭流涕,神情絕望。“愛美的人,整容手術千萬要慎重。任何輕率的決定都可能導致終身的痛苦。”這是劉女士經過傷痛后發自肺腑之言。

整形美容投訴每年兩萬例 美麗背后有陰影

  更多的人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美容

  記者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的診室中,看到了剛剛做完乳房手術的管小姐,她的胸前還打著繃帶。虛弱的她有氣無力地告訴記者,她是一年前在一家美容院做的注射隆胸。“才不到半年,胸就出現了問題,變硬變疼,現在沒有辦法,隻好再取出來。”管小姐本想再次進行假體隆胸,但主治醫生欒杰教授對她說,雖然她胸部的注射填充物質已經基本取出,但正常組織在抽取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傷害,目前其體內的細碎傷痕過多,需要恢復很長一段時間。再次放入假體,情況也並不很樂觀。對此,管小姐難掩悲痛的表情,連連對記者說:“整容手術千萬別瞎做,太受罪了。”

  據整形外科醫院的張海明醫生介紹說,醫院幾乎每天都有整容手術失敗來做修復的患者,這些人大約佔10-20%。常見的修復手術為:雙眼皮、隆鼻、墊下巴、去眼袋、面部吸脂、面部除皺、隆胸、內?開大、小腿吸脂和臀部上提,其中眼睛和鼻子是返工最多的。“失敗修復手術終究是修復,就算醫術再高,隻能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損毀的外貌,使之恢復正常外觀。”

  記者發現,媒體報道的美容不成反毀容的例子舉不勝舉。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近10年來,每年因美容不成反毀容的投訴平均達兩萬起。

  加強對美容業監管勢在必行

  記者調查發現,在美容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據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統計數字顯示,2004年十大投訴熱點中,服務行業榜上有名,而美容投訴又佔了服務行業相當大的比重。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美容悲劇頻頻發生?北京醫療整形美容業協會秘書長杜素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醫療美容廣告的混亂、美容機構違法超范圍經營和醫院的“院中院”,是導致毀容案例發生的三個主要原因。

整形美容投訴每年兩萬例 美麗背后有陰影

  上海一家醫院打出的韓式美容廣告。(中國圖片庫圖片)

  據記者了解,1993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衛生部發布的《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規定:“醫療廣告內容必須真實、健康、科學、准確,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騙或誤導公眾。”記者卻發現,在《精品購物指南》、《女性周刊》《青年周刊》等報刊雜志上刊登的各色醫療廣告,其鋪天蓋地之勢,另人眼花繚亂。杜素真認為,不少美容醫療機構發布廣告時混淆視聽,虛假廣告嚴重泛濫。對於專業人士來說,虛假醫療廣告荒唐可笑,但對於百姓來說,這種虛假廣告無疑是一種“美麗的誘惑”。

  杜素真將媒體刊物上經常出現的違規美容廣告分為下列五類:一是自稱為“中心”、“權威機構”,如“國際吸脂塑形修復中心”、“專業雙眼皮制作中心”、“失敗雙眼皮、眼袋等各種失敗手術修復”等。二是稱做手術者是專家、名人,如“現代無痕微創整形技術的領先者和開拓者”、“中國自體干細胞克隆除皺術創始人”、“鼻部綜合整形術發明人”等。三是利用患者的身份、照片進行宣傳,如:“隻做名人、名流、名演員、國際友人、成功人士”,“面部整形美容專家打造模特XX明星臉,先改變自己,再改變未來”等。四是在宣傳中夸大治療效果,聲稱能保証成功,如:“注射臉美,想瘦哪兒,就瘦哪兒”、“全國率先開展‘星點輻射定位法’,百發百中、無一例失敗”、 “使您一夜之間擁有修長的雙腿、中式纖腰和西式翹臀相結合的完美身姿,臨床一次完成”等。五是自創手術名稱,起些看似科技含量很高的名詞,如“韓國脂肪炸彈轟炸式減肥”、360°旋轉吸脂等。

整形美容投訴每年兩萬例 美麗背后有陰影

  美容廣告

  杜素真介紹說,毀容事件的層出不窮與一些美容院超范圍經營有直接關系。國家明令規定,凡是對人體具有任何侵入性的美容整形項目,隻能在衛生局批准的醫療機構進行,任何美容院均不准涉及。美容院不可聘請醫院的醫生,否則屬於非法行醫。“有些美容院,表面上說隻做美容,但在美容院隱秘的房間裡,也做雙眼皮、隆鼻等小手術,甚至有更大膽的美容院為患者進行隆胸手術。”從媒體報道的手術失敗案例看,操刀的都是那些“大膽的”美容院。

  記者還了解到,國家規定,凡是在醫療美容機構行醫的醫生必須是整形專業醫師,並持有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職業醫師資格証書,上面印有醫生照片等詳細的個人資料。注冊醫生隻能在本單位行醫,不可隨意到其他醫療機構“游走”行醫。但在有些醫療機構,注冊醫師與真正的行醫者並非同一人。杜素真介紹說,他們在調查過程中,曾發現有的醫療機構利用已退休專家之名注冊,在廣告中也靠某某著名專家撐門面。而實際上,一些退休專家已是高齡老人,生活尚不能自理,更別提上手術台了,而冒充名醫操刀的則另有他人。“這些游醫游離於工商執法部門的管理之外,隻要有錢賺,他們什麼都敢做,完全不顧患者的人身安全。一旦出了問題,他們就會遛之大吉,使患者根本找不到當初做手術的人。”結果很多患者在手術出問題后找到美容院或醫療機構,而得到的答案往往卻是“給你做手術的人合同到期已經走了”,或是“當時做手術的不是我們這裡的人”,而患者隻能自認倒霉,有冤沒處訴。

整形美容投訴每年兩萬例 美麗背后有陰影

  整容的相關報道隨處可見

  杜素真認為,與違規的美容醫療機構相比,醫院“院中院”對消費者則更有欺騙性。一些醫院的美容整形科室打著醫院的旗號,實則屬於私人承包。由於這類科室在醫院,甚至是被命名的所謂“放心醫院”的范圍內,挂號和收費方式也與其他科室無異,這便給患者造成醫療美容科室與醫院是“一回事”的錯覺。事實上,這些外包部門並不屬於醫院管理,經營管理模式也與醫院不同,是自負盈虧的獨立部門。患者在這裡做手術,一旦出了問題,醫院不會負責。

  杜素真說,毀容事件雖然與上述三方面的原因緊密相連,但同時也和部分消費者警惕性不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有關。她提醒消費者,一定要學會自保,避免悲劇的發生。她提醒說,整容前后需要注意四個方面的事項,即嚴格審查醫療機構的相關資質材料,簽訂手術協議書,術前照相以及保存每次就醫時的資料。此外,一旦術后出現毀容結果,消費者要敢於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現有各種美容院100多萬所,從業人員600多萬人,年營業額達到240多億元,是服務消費領域發展最快的行業。目前,作為“美女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美容、整容產業和化妝品產業,以每年遞增20%的速度發展,其產值已佔中國GDP的1.8%﹔美容整容已成為繼買房、買車、旅游后的第四個消費熱潮。

  目前,社會各界已呼吁,政府應加強對美容業的監管。記者了解到,衛生部曾發布《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的機構不得擅自開展醫療美容活動。美容醫療機構和醫療美容科室開展醫療美容項目,應由登記機關指定的專業學會核准,並向登記機關備案。

  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長呂鵬認為,對美容業的管理,北京市衛生局制定了制度措施,其中的關鍵便在於監管。目前國內美容市場魚龍混雜,虛假廣告和超范圍經營幾乎是公開的事,這也是造成美容毀容糾紛的真正原因。對此,衛生、工商等有關部門隻有加大檢查力度,並制定出嚴格的懲罰措施,才能起到震懾和打擊的雙重作用。(完)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