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萬象

學者稱曾檢出方便面醬包中塑化劑超標百倍

2012年12月24日09:39    來源:新京報    李慧翔    字號:
摘要:有關部門應徹查各類食品以及與人體親密接觸的商品器具,及時公布塑化劑含量及可能存在的風險。

  有關部門應徹查各類食品以及與人體親密接觸的商品器具,及時公布塑化劑含量及可能存在的風險。

  國內白酒行業陷入塑化劑風波后,調味品、飲料企業也被卷入了這場風波。“食用的醬油、醋、飲料裡面的塑化劑含量是酒的400倍。”短短一天,這條微博就被轉發15000余條。(據12月23日《長江日報》)。

  “400倍”之說恐怕並不靠譜,但這條微博的價值並不在於其數據的精准,恰恰在於其揭開了塑化劑風險的另一面——如果白酒行業因生產工藝和包裝導致塑化劑含量超標,那麼其他工業化生產的食品,也同樣有這種可能。

  這個風險究竟有多大?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曾經做過試驗,証實塑料包裝的醬油醋可能會存在一定量的塑化劑﹔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柳春紅,在試驗中曾檢出過半方便面和方便米粉樣品含有塑化劑,而方便面調味醬包中的DBP、DEHP含量,甚至可以超出國家標准近197倍和近114倍﹔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等單位的學者,在油脂類固體食品、油脂類液體、蔬菜水果等食品中檢出的塑化劑含量大多超出相應標准。

  可見,塑化劑的身影,絕不隻在白酒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相關的監管標准卻讓人看不懂。對於食品中塑化劑的含量,衛生部把關很緊,如DEHP最大殘留量為1.5mg/kg。然而,對於用來制造調味品的香精香料,衛生部卻將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總含量放寬為60mg/kg,比前一個標准高出了數十倍。

  塑化劑問題給公眾造成的擔憂和困擾不言而喻。顯然,公眾不可能在購買食品或調味品前,先查閱相關論文或做檢測再做決定。且由於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之廣,人們恐怕再小心翼翼,也很難躲過塑化劑超標的風險。塑化劑是一種公眾並不熟悉的風險物質,不能隻靠媒體和輿論“窮舉式猜測”,反觀一些發達國家,對可能被放入嘴中的兒童玩具、與孕婦接觸的醫療器械、食品包裝、飲用水、空氣中的塑化劑含量都有明確而嚴格的限定。

  因此,衛生、質監部門和有關行業協會應當盡早接過媒體和公眾“窮舉式猜測”的工作,徹查各類食品以及與人體親密接觸的商品器具,及時公布塑化劑含量及可能存在的風險。並應厘清行業規范,落實監管職能,參考域外治理經驗,嚴防制度后門。曾經,在PM2.5問題上,正是由於公眾的大力推動,促成了天氣預報PM2.5指數常態化。如今面對塑化劑風波,有關部門順應民情,完善標准,加強監管,公開信息,民眾也終將不必再對塑化劑“恐慌”。

  □新京報評論員 李慧翔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