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重大節日。作為中國在海外的留學生,不希望春節隻在心中、隻在美好的回憶中。大海的阻隔無法擋住我們這群中國學子創造傳統年節氣氛的願望。沒了在國內時的“大盼頭”,我們一樣擁有自己的“小期待”,那就是自己籌劃的春節大團圓。
去年春節前幾周,我們學生會的主要成員就開始商量如何為同在異鄉的同學朋友們帶來些家的溫暖。一番集思廣益的討論和頗為激勵的爭辯之后,傳統的包餃子活動成為了首選。分工停當,各籌備小組便緊鑼密鼓地開始行動了。A組負責採購,在一位以“會過日子”著稱的女生的帶領下,細心地列出了所需的一切原材料,並比較了幾個大超市的價格,力求為大家准備一場實惠的團圓飯。B組負責組織器材,主要任務就是准備包餃子需要的菜刀菜板?面杖及碗筷湯勺等。C組負責設計報名表和統計參與人數,提前向學校租借場地,安排車輛接送。D組則是多媒體技術組,是營造大年氣氛的關鍵。他們要提前准備好春晚的視頻,設置好投影儀和音響,確保大家在春晚的歡樂熱鬧氣氛裡,享受包餃子的樂趣。E組負責簽到和組織協調。
事實上,僅有學生會成員遠遠不夠,需要“充分發動群眾的力量”。一個志願者群體是志願司機同學,在住宿分散的美國,參加活動前后的拼車行動十分重要﹔另一個志願群體是“資深廚師”,他們一來就忙活著切肉切菜拌餡兒,這樣活動開始就能和面?皮兒開包了。
年三十那天下著小雨,但大團圓的熱鬧氣氛絲毫沒受影響。我算是“膏藥”型角色,哪兒缺人往哪兒貼。所以,籌備階段做造表統計,活動開始做迎賓和簽到,收取活動AA制費用。每到一車人,大家就寒暄一陣,雖趕不上國內拜年的熱鬧勁兒,卻也很有親切感——我們來自同樣的地方,我們有著同樣的經歷,現在我們一起在這塊陌生的大陸上點起一堆溫暖的篝火,攜手走進新的一年。
在北京讀書時跟舅媽學的做餡兒?皮的本事派上了用場。圍裙一穿,袖口一挽,儼然覺得自己是個地道的餃子師傅——我和的面還真得到了東北同學的肯定呢!春晚視頻已經開播,大家一邊看一邊回憶往屆春晚中印象深刻的節目,就好像又回到了家鄉。由於加州冬時令比國內慢16個小時,有的同學已經禁不住好奇,在網上搜索了春晚一睹為快,此時搖身一變,成為評論者,精彩的言語又增添了不少樂趣。說說笑笑地干活,時間便過得很快,不一會兒,桌上便是滿盤滿盤的餃子了。有趣的是,這些餃子形狀各異,有常規的對折粘好的,有捏著褶子的,有捏出花的,還有看上去像燒麥甚至餛飩的。大家相互討論著自己家鄉的過年習慣,學習著對方包餃子的奇特方法。盡管有的同學是第一次見面,但誰不說這就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