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海內外同胞共慶春節>>往期特刊回顧2011

[記憶]鞭炮聲聲

2013年01月31日17:0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逢春節,都會想起王安石的這首《元日》詩。放爆竹是古代過年最普遍的習俗,原意是避邪驅鬼鎮妖降福。年節爆竹給過年增添了許多熱烈氣氛,給人們帶來了樂趣與歡心。

  過年放鞭炮,圖的就是一個快字吧。這個快,可以籠統地解釋為快樂,仔細想想,又似乎還有其他,比如,痛快。密集的脆響,在一片紅光中紛飛的碎亂紙屑,帶來的那種快意,其釋放性是如此徹底,的確非美食、新衣服之類所可比擬。再則是時間的飛快感,不管有多少響的鞭炮在手中,那?裡啪啦的爆炸仍是轉眼即逝,快,太快了!

  對於歡樂的留戀,總是讓人有太過匆匆之感。

  放鞭炮的快樂,是新年快樂的一部分,缺少了這一部分,快樂是不完整的。這一點,農村的孩子沒有遺憾,城市的孩子卻有兩種情況,一部分是放過鞭炮、后來卻被禁放的﹔一部分是從來就沒放過的。

  我在鄉村的日子是從童年到少年,伴隨的是歲月的清貧。由於經濟困難,每個家庭都不會買多少鞭炮。所以,對一個兜裡揣著少許鞭炮的孩子來說,每一聲炸響都是彌足珍貴的。那時候過年,鞭炮帶來的歡樂,實際上被夸大了。

  其實在一挂鞭炮裡,每一粒的響聲都是相同的,一粒鞭炮不過是在重復另一粒的聲音,毫無變化。但我們卻不可救藥地熱愛著那每一次爆炸聲,仿佛每一次都是新鮮的,都是一個獨立的快樂。我記得小心翼翼撕開包裝紙的情景,鞭炮的信子編織在一起,像一個小姑娘長長的辮子。但我得承認,我對它的熱愛,超過了我對小時候任何一位女伴的熱愛。那一粒粒鞭炮,瘦小,整齊,紅亮的面皮,像鄉村少年本人,又像是他幸福的化身。懷揣一挂鞭炮和一盒火柴,我對幸福的認識如此深刻。我想:幸福就是引火燒身,就是笑出聲來,就是在一大片紅光中沸騰的空氣,就是在耳朵裡和大地上傳遞的爆炸聲和它的回音,就是你手持的鞭炮是在同伴中最大的一挂,而且,你用它的聲音粗暴地打斷了別人的聲音,並由此帶來了無以言喻的得意和滿足,就像向大人要零錢,要了還要,遭到喝斥也在所不惜。

  搬到城市,先住在城鄉接合部,這裡和鄉村區別很大,但放鞭炮不受限制,只是我年齡已大了,不好像小孩子們那樣張揚,但看到放鞭炮的孩子,心裡還是激動的。過年鞭炮,這歡樂的源泉從未更改,甚至聽到鞭炮聲,我就察覺到自己的內心深處,仍有一個耽於玩樂的少年,他一直不曾長大。

  又到過年,在城市的邊緣,已可以聽到零星的鞭炮聲,偶爾到了那裡或者下鄉,可以看到結伙放鞭炮的小孩子,大驚小怪,奔走呼嘯,制造出一連串的響聲,混亂,但令人興奮,空氣中彌散著淡淡的藥香。

  目睹這樣的歡樂圖,任怎樣木訥的心都不免起了波動。我甚至覺得,那躺在日歷裡紙質的年,就是被這些歡樂的聲音一點點驚醒,並起身來到人間的。

分享到:

(責編:王昕)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