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社火
陝西省寶雞縣赤沙快火造型,惡人或被鋤頭砸進腦袋,或被剪刀扎進面門——置惡人於死地的是清一色的農具,增加了鄉土氣息。
陝西省寶雞縣赤沙快火造型,惡人或被鋤頭砸進腦袋,或被剪刀扎進面門——置惡人於死地的是清一色的農具,增加了鄉土氣息。
社火是關中老百姓少不了的文化娛樂活動。社火一般隻在春節期間上演,更准確地說,隻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耍鬧。社火是對高蹺、竹馬、旱船、獅子、龍燈等演藝活動的統稱。
社火也叫社戲,據說“火”與“戲”在關中古語中同音,后人誤傳誤寫為“火”,沿用至今。社火中的所有角色幾乎都來自關中大地的正史、野史和傳說演義,大都是有據可考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當今的關中社火把現代人也列入其中。
社火是戲劇的前身。社火分文社火、武社火。文社火既說唱又表演並配管弦樂伴奏﹔而武社火則用臉譜、造型講故事,游演時鑼鼓開道,演員隻扎勢亮相,像西方街頭的現代“人塑”。關中東西地跨近千裡,南北數百裡,素有豐厚的文化積澱,因此社火種類很多,其中最具關中特色的要數牛社火、馬社火、快火、紙火和血火(也稱血故事)。
關中東部地勢平坦,農耕發達。牛是農民親密的伙伴,農民選擇自家強壯的秦川牛,給它們披紅戴花,沿著村庄田壟巡游,這就是有名的牛社火。牛社火既有團拜祝福的心意,又有展示財富的含義。西部山地和丘陵較多,騾馬更加實用,況且周秦時代那裡就有養馬的優良傳統,因此那裡的馬社火全國聞名。喬裝打扮的演員們騎在馬背上扎勢亮相,順著山路逶迤曲折,別是一番景象。隨著社會進步,拖拉機、汽車進入農民生活中,車社火有逐漸全攬的趨勢。車社火表演時車體用花床單裹起來,演員或站或坐在被固定於車內的凳子或鋼筋上,按故事情節中的打斗翻騰動作一律定格,隨車體移動游演於村頭街尾。
由於劇情需要人架人,成人體重太大,隻能選擇七八歲甚至四五歲的男女兒童擔當角色。天不亮,小演員們就被大人搖醒,強行拉出熱乎乎的被窩,化裝成生旦淨末丑。化裝后的孩子們被扶上鋼架,用寬長的布條把他們結結實實固定起來,然后穿上戲裝,掩蓋住被捆綁的胳膊腿腳。一切准備停當,已近中午,一陣寒風吹來,五顏六色的龍旗伴隨著喧天的鑼鼓以及陣陣劇烈爆響的鞭炮聲呼拉拉展動,把寧靜了一年的山村耍活得如醉如痴,直到日斜西天。大半天的風吹日晒,顛簸游蕩,早晨還充滿活力的“小包公”、“小諸葛”、“小白蛇”們一個個垂頭昏睡,歪了腦袋,沒了靈氣。
社火中的絕活極品要數陝西省寶雞縣赤沙鎮的“快火”、合陽縣岱堡村的“血火”(血故事)。在寶雞一帶的方言中,“快”有“殘厲”、“暢快”、“解恨”的多重含義。而這種活動的內容與主題是揚善抑惡,於是百姓把這種寓教於樂的活動稱為“快火”。快火在赤沙鎮已有100多年歷史。在關中西部地區,隻有赤沙才有快火。2001年5月,赤沙快火被德國邀請前去表演。如今年年元宵節,快火都在赤沙上演。
陝西省合陽縣孟庄鄉岱堡村位於東府的渭北高原,黃河西岸。據了解,這裡的“血火”已有150年歷史。與赤沙快火不同的是,血火並不拘泥於一個故事,而是把歷史上的名惡首腐一個個刀劈槍刺,使之黑血洒地、心露腸流。血火用的武器基本為古代的正式兵器,暗示老百姓對清廉公正的國家政權的向往和擁戴。血火的准備工作十分復雜,天不亮人們就得起床進行化妝,直到九十點鐘方可完成。裝扮好的演員一律在彩車中亮相,銃子手們圍在彩車兩旁,悄悄地點燃銃子,隨著“轟轟”的劇烈爆響,濃煙升騰,遮罩了彩車。就在這一霎間,演員們完成了大奸首惡被殺被戮的動作。隨著煙霧散去,人們看見那些惡貫滿盈的腐惡分子血淋淋的腸肚撒了一地。血火用的腸肚之類道具,全是日前殺豬宰羊時預留下來的牲畜內臟,因此十分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