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我們一起回家吧。”春運臨近,網上的這條招募口號備受人們關注。
此前,全國首個民間自發的互助拼車平台“春節回家互助聯盟”再度啟航,並在北京、上海、青島、廣州同時開展線下招募活動,受到市民熱烈響應。
與之類似的拼車網站近年來亦如雨后春筍,數量大增,參與人數不斷增多。拼車回家過年,已成為春運中一道獨特而時尚的風景。
比如在某拼車網站上,把各大城市的拼車信息匯總分類,把同一線路合並起來,並規定發帖規范,要求必須注明費用明細、行走路線、花費時間、自己的相關信息等。尋找拼車的人可以通過檢索快速查到自己回家方向的拼車信息,十分方便。每天發帖的人都上萬。拼車回家,已經不是偶然、個別的現象,而成為人們春節回家的新型方式了。據“春節回家互助聯盟”主辦方介紹,在去年春運期間,15天裡,他們組織了4065位車主,從24個省市出發,免費搭載了6901位老鄉成功返鄉。
中國鐵路在春運高峰時期運力不足、汽車持有量持續增長、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這幾個宏觀層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讓不少中國人成為拼車回家的擁護者。拼車回家,正成為改善春運結構的“第四種春運方式”。
而具體到個人,拼車原因就五花八門了。概括一下,大概有以下幾種。有人選擇拼車是因為“火車票難買,飛機票太貴”,干脆拼車回家﹔有人回家要換乘好幾種交通工具,很麻煩,想通過拼車一站到家﹔有人為攤薄過路費、過橋費和油費,能省一點是一點﹔還有人認為拼車能結交新朋友,路上有個伴能說說話,走起來不孤單,等等。在這些“拼車族”看來,拼車意味著經濟、方便,還有一種“另類”體驗的樂趣。
當然,“拼”在旅途有時“拼”得也不輕鬆。拼車回家路上,如果遇上雪天路滑,時間長不說,如果出了交通事故,責任怎麼認定,費用怎麼出,都需要事先約定好,以避免風險。社會也應該創造適應拼車的條件,想方設法屏蔽其潛在風險,這樣才能讓游子回家的腳步更加輕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