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海內外同胞共慶春節>>往期特刊回顧2011

[團圓]回誰家過年是個問題

2013年02月05日18:0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任濤    字號:
摘要:獨生子女家庭的不斷增加,老齡化社會的步入,“421”模式,即一對夫婦贍養四位老人、生育一個子女的情況將越來越普遍,再加上由於從小受父母親朋疼愛,多數獨生子女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在組成小家庭后常常會在遇到問題時難以兼顧對方的感受。這給中國傳統習俗帶來了沖擊,成為過年最講究團圓的國人不能回避的社會問題。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春運的票又開始發售了,全國各地的大小火車站又是人頭攢動,人群中學生、農民工等各色人群起早貪黑大排長龍,為的是能買到回家的火車票,不為別的,那是春節在召喚,父母在召喚,孩子在召喚,親情在召喚……

  不過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合家團圓方式,隨著時代的腳步走到21世紀第一個10年、進入第二個10年的今天,正悄然發生著變化,有的為過年團圓添彩,有的卻像是甜蜜中撒了一把辣椒面,使團圓的路程變得曲折,團圓的滋味裡多了些無奈。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裡相思一夜中。”中國人過年其實就是過團圓。除夕燈下,一家人包餃子嘮家常,游子歸心,老少同堂,其樂融融,那一份扯不清、割不舍的濃濃親情,就是最濃的年味。

  你家?我家?

  【 “80后”夫妻難選擇 】

  每年春節前,都會有很多情侶或夫妻為回家過年的事吵架,該回誰家過年,這是個大問題,特別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情侶或夫妻。誰都想回家陪自己的父母過年,回誰家過年的問題沒談攏,戰爭就開始了,甚至有的小夫妻為了去誰家過年吵到要離婚。

  “回誰家過年?”這道選擇題背后,有爸媽的期待、兒女的孝心,甚至還有男人的面子。說嚴重點,簡直就是男權與女權的“斗爭”了:年夜飯在誰家吃,誰就是一家之主了。你看這話題有多沉重。不過如果小夫妻二人都通情達理,肯為對方著想,回誰家過年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了。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中國已有1億左右的獨生子女人群。如今,第一批獨生子女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他們的父母也漸漸進入老年。專家預測,未來10年,“獨生夫妻”家庭將成為社會家庭的主流模式。

  獨生子女家庭的不斷增加,老齡化社會的步入,“421”模式,即一對夫婦贍養四位老人、生育一個子女的情況將越來越普遍,再加上由於從小受父母親朋疼愛,多數獨生子女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在組成小家庭后常常會在遇到問題時難以兼顧對方的感受。這給中國傳統習俗帶來了沖擊,成為過年最講究團圓的國人不能回避的社會問題。

  ■ 案例一 和諧型小夫妻

  李芬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老家在廣西

  郭奇 騰訊網,老家在四川

  李芬和郭奇什麼事都肯為對方著想。平時在家,家務活兩人搶著干。在過年回家這件事上,他們也很體貼對方,商量著來。雙方父母也很理解對方,表示小兩口在誰家過年都一樣。“前兩年都是在我婆婆家過的。”李芬說。今年過年,他們先去廣西,初二后再回四川。

  “我們商量,以后基本上就是一年在我家過,一年去他家過。”李芬說,春節去誰家過的問題其實不是什麼難題,隻要兩人恩愛。“互相理解的話,結果就心平氣順,去對方家也愉快。”

  李芬說,雙方父母的態度隻要開通,就完全不會把這個問題當個事兒。“我公公婆婆和我父母就很好,他們對我們的決定很支持。”

  (本報記者熊建整理)

  ■ 案例二 自我型小夫妻

  陳國(化名),北京某圖書公司編輯,老家在河北

  龍娟(化名),某雜志社美術編輯,老家在吉林

  陳國最近心情不是很好,因為又快過年了。他愁的不是年終獎,而是前兩天和龍娟為去誰家過年又吵了起來。其實小兩口平時還是很恩愛的,但一提到回家過年的事就吵個不停。“去年在我家過的年,但她整個春節就沒露幾個笑臉,老往家裡打電話,一打就是一個鐘頭。”陳國說。

  在陳國看來,嫁到婆家的女人,就不該再回娘家過年了。“她老說我還有個妹妹,而她是獨生女。可我那是妹妹啊,又不是弟弟。”陳國的父母也是這個意思,平時的國慶或者“五一”可以去東北轉一圈,可過年就得在河北。

  陳國說:“要是她再擰,死活不跟我回去,再像去年似的吵,我就自己回去。”

  (本報記者熊建整理)

  回家!回家!

  【 上億農民工成“候鳥” 】

  1月7日下午,在山東青島打工的四川籍農民工汪先生一家在青島火車站准備乘列車提前回家,准備過年。雖然離春運首日的19日還有一段時間,但在各地有相當多的農民工旅客和汪先生一樣,擔心買票難或雨雪天氣阻礙回家過年的行程,提前登上返鄉的火車。來自珠三角和長三角的信息表明,農民工回鄉的主要方向為四川、貴州、湖南等勞務輸出大省。

  農民工為什麼非要回家?理由如下:

  過年。他們單身出門,一年到頭,盼的就是過年的時候帶著賺來的錢回家,一方面與家人團圓,暫時解除相思之苦﹔另一方面要籌劃和安排一年的開支,孩子讀書用多少,贍養父母用多少,蓋房子用多少,親戚辦喜事應酬用多少等等,家裡的大事,都在春節的時候等著賺錢的人回來商量和安排。

  相親。他們一般很少有機會在城市裡找到合適對象,家裡幫著物色的對象,隻有在春節返鄉時才有機會見面。

  接孩子。夫妻倆在城市裡打工,孩子留在鄉下讓老人照顧著,或許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春節回家,必須把這關系到孩子前程的大事定下來。鄉下的學校好不好,得去考察一下。如果要接到城裡上學,總該讓孩子作好准備。

  蓋房子。錢攢了些,屋基也批下來了,留在老家的,老的老、小的小,就等著在外打工的壯勞力回家才能開工。

  品味母親做的美食。這個理由聽起來似乎有點兒沒出息,但吃家鄉菜的想法,從一離開家的時候就有了,想了一年了,再小的願望也變成大願望了。

  回去創業不再回城市打工,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見識有一些了,積蓄有一點兒了,想法也初步形成了,如果能在家鄉重新找到合適的工作或找到機會自己創業,那該多好呢?

  其實農民工返鄉,有幸福也有無奈。戶籍制度的影響、城市居民的冷漠、勞動力市場的分割、農民工與城市市民間在社會心理上的高度隔離感,多少讓他們感到尷尬。而回到老家,對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休息,是生活的目標,更可以給心情放個假,這些,都讓農民工返鄉沒商量,義無反顧。

  理解!理解!

  【 哪有父母不疼兒 】

  有人說,回家就是為了看父母,看看年邁的父母在自己離家的日子裡過得好不好?身體怎樣?但現實是,每年春節,還有許多人默默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無法回家,隻能在給爸媽的祝福電話中體味父母的養育之恩。

  當然,大多數父母是通情達理的,他們忍受著孤獨寂寞,為的是不給兒女添麻煩,增負擔。

  不過也有例外。烏魯木齊市有一位章姓老太,是新市區法院的常客,常選在節假日打官司。章老太生活殷實,有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每月有上千元退休金,生活尚能自理,可她還是三番五次地打官司,被起訴者不是別人,正是她的親兒子。

  奇怪的是,每次開庭后,她都主動要求撤訴,弄得法官們很納悶。據鄰居們講,章老太雖然不愁吃穿,但自打幾年前老伴去世,惟一的兒子又遠在珠海不常回來,老人備感孤獨。章老太每次打官司的目的,就是希望見見兒子。因為她知道兒子再忙,接到法院的傳票,也是要回來的。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每年的春節晚會上,有一個節目不可缺少:慰問那些堅守崗位不能回家的普通人。當新春佳節歡樂的鑼鼓聲響遍大江南北時,當家家戶戶圍在一起親親熱熱吃團圓飯時,那些堅守在崗位上不能回家的普通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他們的父母也同樣讓人尊敬。

分享到:

(責編:王昕)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