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家庭農場”來說,其核心要素在於扎根家村、以農業作為主要的經營產業。至於“家庭農場”的經營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種糧,一種是種菜。而無論哪一種,都面臨著很大的風險與壓力。 |
對“家庭農場”還要扶一把(時事點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現。所謂“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對“家庭農場”來說,其核心要素在於扎根家村、以農業作為主要的經營產業。至於“家庭農場”的經營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種糧,一種是種菜。而無論哪一種,都面臨著很大的風險與壓力。
先說種糧。在我國,種糧一直利潤微薄。“家庭農場”若想通過種糧來賺錢,就不能種植普通水稻、小麥之類的農作物,而必須獨辟蹊徑,去種植利潤較高的糧食,比如有機水稻。畢竟,有機水稻的利潤通常是普通水稻的10倍。但要想種有機水稻,“家庭農場”就面臨著環境、技術、種子等多方面的挑戰,要想克服,殊為不易。
再說種菜。就利潤而言,種菜高於種糧,但種菜的風險也高於種糧,一旦大規模種植的蔬菜找不到銷路,“家庭農場”就將血本無歸。而豐收的蔬菜找不到銷路的情況,多年來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在此境況下,“家庭農場”若想以種菜為主業,就需走“訂單農業”的路子,先和超市或社區簽訂合同,然而再種植蔬菜。然而,與超市或社區簽訂合同,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多少“家庭農場”能夠做到?
總之,無論是種糧還是種菜,對“家庭農場”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想讓“家庭農場”順利地經營下去,就需要當地政府對“家庭農場”多加扶持,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技術、資金及銷售渠道上的幫助,讓他們能夠慢慢站穩腳跟打開市場。倘能如此,“家庭農場”就能成為農村的支柱,拉動農村本地經濟的大力發展。
除此之外,“家庭農場”還能給農村帶來多種益處。一是解決農村的“空心化”問題。長期以來,因為農村自身經濟的停滯不前,農村的青壯年勞力紛紛外出打工,讓農村日漸空心化。而隨著“家庭農場”的良好發展,留在農村本地的青壯年將越來越多,“空心化”自然日漸化解。
二是解決留守兒童的難題。農村之所以出現大量的留守兒童,根源就在於父母外出打工,一旦父母留在農村發展“家庭農場”,兒童就可以與父母朝夕相處,留守兒童也會越來越少。
三是解決農村城鎮化的難題。真正的城鎮化,不是將農民趕進城市,成為所謂的“城裡人”,而是將農村發展好了,變成真正的城鎮,就像華西村那樣。若是“家庭農場”發展良好,農村的經濟條件不斷改善,農村成為城鎮只是個時間問題。
由此可見,對廣大的農村來說,發展“家庭農場”確實是一條可行之道。期待各地的政府部門能夠對“家庭農場”大力扶持,讓“家庭農場”在農村遍地開花,真正造福廣大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