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2月28日文章,原題:北京居民抱怨霧霾沙塵 周四,由於污染級別飆升,緊接著沙塵來襲,北京居民被建議不要外出。
當天早上,濃霧籠罩中國大片地區。面對仍在延續的陰霾冬天,居民們再次戴上口罩。早上6時,美國大使館監測到的空氣質量指數達到516,空氣質量狀況劣於最嚴重的“危險”級別。
上午外出的人遭遇沙塵。北京環境監測中心發布微博稱:希望大家盡量待在室內,外出的民眾需做必要的防護。
惡劣天氣再次激起人們的不滿,成為互聯網上議論的焦點。有人在微博上說:“由霧霾污染轉變為沙塵污染。北京的生活真是豐富多彩。”
美聯社2月28日文章,原題:公眾的憤怒情緒可能將使污染進入下周的中國立法會議議程 周四,中國首都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惡化。與此同時,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正在為下周召開的全國人大做准備。公眾的憤怒情緒可能將把污染問題推上大會的議事日程。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最近影響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惡劣的空氣污染和水污染事件,已經“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他說:“我希望與會代表能夠作出回應。這種回應不僅僅是進行討論,而是嘗試尋找解決辦法。”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2月27日文章,原題:三座城市與空氣質量作斗爭的故事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推動了英國立法保護環境的進程,北海油田項目則幫助英國減少了對煤炭的依賴。北京從簡單入手環保,在2008年奧運會前將工業污染源遷出。市內最后4家燃煤電廠將在幾年內改用天然氣。
不過,北京還能做得更多。例如嘗試以可再生能源取代燃煤,以及在交通方面進行重點改進。今年,北京成為全世界地鐵線路最長的城市。慷慨的補貼和巨額的投資都給公交系統帶來好處。但在細節上,倫敦有一些地方值得北京學習。例如,大型企業需為拼車、乘坐公交、騎自行車或步行上班的員工提供物質獎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