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1個省市的“兩會”本周陸續開幕,各地如何進一步體現認真落實中央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本月中旬作出的關於“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批示,無疑成為今年兩會新聞報道的新素材。
縱觀那些已經開幕的政協、人大會議和大會召開前的新聞發布會,籌備小組在會議排場的視覺觀感、文件材料的文風、出行疏導、會餐和紀念禮品等方面,都把能降級的、能環保的和能省的,想盡辦法壓縮減支。
以會場布置為例,大會會場、代表團全體會議室基本上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鮮花和綠色植物、不發放紀念性文件夾、筆記本和筆,省卻一次性裝飾文具費。絕大多數地方兩會壓縮會期,盡量安排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乘坐大客車與會,與會時不封道,車隊由一名交警引導,以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量,降低對路面通行、居民出行造成的不便。
中共十八大后,新一屆領導層下決心掀起反腐風潮,帶頭改變工作作風,加上網絡曝光和討論氛圍日益熱烈,對地方上執行中央指令起到無形的監督作用,也令不少關心中國黨政作風建設的公眾贊好。不過,可能正是因為中央新政新風接踵而來,地方官員從領會、消化到轉變為新意識、新習慣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同行交流后發現,有地方兩會籌委會發言人在回答媒體詢問“厲行勤儉較往年節約多少會務費”等問題時,表現得有點綁手綁腳,多以“有待再度核查公布”作答,不免遭外界質疑其不夠熟悉自身業務,也留下個問號:“難道大會沒有做改進會風節省開支的預算?”
中央把新風細致到具體條規例項,雖無法完全杜絕鋪張浪費的會風,確也有助於地方上遵循領會,不管有多少章多少條,省錢肯定不在話下。有關當局如果會前不便透露預算,會后不妨大方公布。
在民智已經開啟的時代,或許單純向公眾傳達改變的姿態與做法已不足夠,倘若能進一步量化並公布改變的成效,不僅是尊重公眾的知情權,相信也有助於建立起一套體制內部檢討評估機制,也可防范新氣象變為過境台風。(作者顧功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