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善於傾聽時代聲音,是對代表委員履職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實現善治的重要前提。多些問題意識,少些盛世心態,以問題意識化解現實焦慮,從問題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從問題入手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兩會年年開,今年不一般。站在十八大后的開局之年,置身改革開放的發展潮流,承載著全國人民期待的代表委員將以怎樣的心態和行動履行職責,將決定兩會的質量,影響我國未來的發展。
審視改革的中國,有廟堂之上的國是縱論,也有草野之中的巷議漫談﹔有主流媒體的理性思考,還有網絡空間的吐槽建言。眾聲喧嘩的聲音組合成多維立體的時代圖像,描繪出開放多元的社會底色。
多樣活躍的表達折射開放尺度,反映社會進步。意見表達的背后,是社會結構變遷引發的不適,是利益格局調整帶來的訴求,也是思想觀念變化引起的思考。改革開放30多年快速發展在壓縮現代化進程時間維度的同時,也疊加放大了經濟社會雙重轉型的矛盾和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善於傾聽時代聲音,是對代表委員履職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實現善治的重要前提。
問題意識不是杞人憂天、沒事找事,而是出於對改革方位的科學判斷,對社情民意的准確把握。回顧改革開放走過的30多年,經歷從易到難、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實踐,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巨大,我國已經找到了一條適合國情、順應潮流、符合民意的“中國道路”。但我們必須看到,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光環背后,是資源環境瓶頸約束日益增強,粗放式發展難以為繼﹔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但頻發的腐敗案件表明“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依然緊迫﹔民生不斷改善、生活日趨豐裕的事實,難掩人民對更高生活質量、更高保障水平乃至更美生態環境的強烈期待……
直面問題就是直面挑戰,直面問題方能攻堅克難。當今中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2012年7.8%的經濟增速“風景這邊獨好”,這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拓展出進一步調整、發展的寶貴空間。從外需不振倒逼產業結構升級,擴大內需遇阻凸顯收入分配改革迫切,到城鎮化提速沖擊二元結構壁壘,再到霧霾頻現推動污染治理提速,網絡曝光出拳助力制度反腐升級,一個個難點就像硬幣的兩面,讓我們看清楚問題,也找到了對策。
回首改革開放艱辛歷程,從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百姓生活緊衣縮食到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發展奇跡震驚寰宇,我們正是在一次次直面問題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闖出了新路,成就了偉業。今天,代表委員們多些問題意識,少些盛世心態,以問題意識化解現實焦慮,從問題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從問題入手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我們必將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之中實現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