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人員為了拿到經費,不得不往所謂的重點、熱門領域裡扎。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本來不在該領域的單位,為了分一杯羹,也要組建一個雷同的課題組擠進去。”在王海波委員看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原因“既不在人、也不在物,而是管理機制有問題”。 |
海外網3月4日電 作為第三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王海波,坦言“背負期望,擔負責任”。在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這個位置上,王海波因負責管理科研,一直關心著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還是我今年的主要關注點之一。”
在他看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原因“既不在人、也不在物,而是管理機制有問題”。“我們有個大院子,每個地方都需要綠化、美化,但如果隻把錢花在一個地方,這樣大家為拿到錢就會蜂擁而至,其他地方就沒人管了,而擠在一塊的也做不好。”他用一個形象的比喻闡述了現在的問題。“把大量的經費過分集中在某些潮流性的熱點上,會讓原本各有特色的大學、科研機構向趨同化發展。而且,過分目標化的管理、檢查、評價,又讓拿到錢的人不敢選擇真正的難題”。
他又列舉了一個現象來進一步說明這方面的問題,在國內參加學術會議,有時候兩三天聽下來,雖然報告的題目不同,“但聽起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產出的多是些添磚加瓦性的文章”。
“科技人員為了拿到經費,不得不往所謂的重點、熱門領域裡扎。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本來不在該領域的單位,為了分一杯羹,也要組建一個雷同的課題組擠進去。”
改變這種局面,王海波建議:“以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為目標,盡量使科研項目覆蓋各個領域,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科研力量,塑造合理的科研布局和創新體系。同時,發揮好科研單位管科研的作用,把打造有重要成就、有硬貢獻、有特色的科研單位,作為評判科研管理與投入產出評價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