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 (記者黃小希、沈洋、韓淼)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受2011年公信力危機事件影響,紅十字會仍需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重建與公眾的信任關系。
對於這個在世界上擁有150年歷史、在中國也已落戶百余年的“百年老店”,社會轉型期背景下的中國紅十字會,在各種質疑中如何改革?如何重拾公眾信任?全國兩會期間,趙白鴿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直面危機:公眾信任不會短時間“回暖”
自2011年公信力危機事件后,“仁愛基金”捐贈劣質自行車、善款“長毛”、“紅會購買別墅”……媒體曝光的一系列事件及網絡傳言,將紅十字組織一次次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使其公信力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微博等新媒體讓每個人都擁有了發言平台,如果你不能直面批評,與百姓合作,是不能做好工作的。”趙白鴿直言,應該正確看待這些社會事件,它們確實暴露出各級紅十字組織在專業化及效率方面存在的不足,也還不能很好地做到以百姓需求為主導。
通過調查,趙白鴿將媒體曝光的一系列社會事件歸納為三類:一類是確有其事,一類是歪曲了事實,還有一類是無中生有。
“善款‘長毛’事件的確反映了紅十字會在管理和運作方面的漏洞﹔而‘紅會購別墅’事件中,別墅權屬與紅十字會根本沒有任何關系。”
逐一向記者介紹了對幾起較具代表性事件的調查結果后,趙白鴿表示,作為一個社會組織,紅十字會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實際是我國社會管理所遇到問題的一個縮影。重新拾起公眾對中國紅十字會的信任,還需要一段時間。
“這些信任危機實際都推動了中國紅十字會的改革,敦促我們不斷做得更好。”趙白鴿說,“我相信,隨著社會開放度的提升,公眾的理性程度也將得到新發展。”
三個“不夠”:中國在轉型,紅會也在轉型
針對專業化程度不夠、工作效率不夠、真正以百姓需求為主導做得不夠三個“不夠”,中國紅十字會開始了一系列改革。
趙白鴿介紹,中國紅十字會對工作人員進行了一次調整和補充,通過公開選拔和內部招聘的方式,引入了一批專業化人才隊伍。這些“新鮮血液”或有企業管理經驗,或曾在國外留學,學科背景涵蓋法律、信息、物流、心理、醫學等領域。
去年12月成立的社會監督委員會也是中國紅十字會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我們邀請了各領域知名人士,對我們的工作進行全程監督。”趙白鴿說,社會監督委員會的成員經常會提出非常尖銳的質疑,“這很好,對我們的工作是推動性的”。
2011年,中國紅十字會啟動了博愛家園項目。這個項目致力於在社區層面開展非緊急沖突及災害狀態下的救助救援實踐,向公眾傳播防災救護知識,並力爭在每個社區建立救援和救護的設施。
“目前我國公眾的急救常識還很匱乏,100個人中大概隻有1人懂得急救。去年北京的特大暴雨,如果有一些自救常識的話,我想傷亡會降低。”趙白鴿說,我國公民接受應急救護培訓的比例連百分之一都不到,而這一指標在西方國家已達三分之一以上。
中上水平:來自國際社會的國家紅會能力評估
2012年7月出台的《國務院關於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中國紅十字會的主要職責。用趙白鴿的話說,紅十字會的核心業務就是“三救”和“三獻”,具體包括應急救援、應急救護、人道救助,宣傳推動及表彰獎勵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和人體器官組織捐獻。
統計顯示,負責造血干細胞捐獻的中華骨髓庫已成功捐獻3300余例﹔器官捐獻方面,全國有19個省份開展試點工作,截至今年3月,實現捐獻670余例,捐獻大器官1800余個。
成立於1904年的中國紅十字會已是“百年老店”。去年底,中國紅十字會參加了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的組織發展能力評估,在全面評估后被認定為中上水平。
“這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紅十字會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成績。因為它涵蓋了對13億人的人道救援救助。”趙白鴿介紹說。2013年,中國紅十字會將加緊與亞太、中亞和非洲等地區的人道救援合作。
“《中國紅十字法》已列入全國人大修法計劃,未來我們將爭取把中國紅十字會作為法定機構,依法辦事,依法履職。”趙白鴿說,“我們一定努力做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國際人道主義原則相適應的人道救助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