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這個問題我們想問發改委的杜鷹主任。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我們國家出台了很多區域規劃,比如從西部大開發到中部崛起,到海西經濟區等等,這些東西大家感覺從東南西北中都有涉及,這時候大家會說大家都有份,就可能造成特區不特的局面,請問杜主任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謝謝。
[杜鷹]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發展的差距問題一直涉及到國民經濟整體的發展效益和質量的重要問題,相當一段時間我們區域發展的差距是擴大的。比如在“八五”時期,西部和東部相比,發展的經濟速度要落后五個百分點,這既不低於各地比較優勢的發揮和交換,同時也不利於擴大內需。所以在世紀之交,特別是到了2006年,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中央第一次提出要實行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和東部率先四大板塊為標識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為了落實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戰略,確實近些年來國家比較密集地出台了一些區域性的規劃和指導文件,目的是使區域發展的指向更加明確,戰略格局更加清晰,支持的政策能夠更加完善,從實踐來看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2007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首次超過東部地區,2008年中西部加東北三大板塊的增速全面超過東部地區,而且到現在連續保持了五年,五年下來,中西部加東北,現在在全國的GDP中比重上升了三個百分點,相應東部的比重下降了三個百分點。形成了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好的局面。正像十八大報告裡講的,這些年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了,這是一個方面。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現在區域發展的差距還是偏大,比如說西部比東部,2000年的時候,西部地區的人均GDP和東部地區的人均GDP相比差7200塊錢,但是到去年差了26000塊錢。我們現在人均GDP最低的省份是貴州省,人均GDP最高的省份前年是上海,去年已經是天津了,最低與最高比,貴州的人均GDP隻相當於天津人均GDP的19%,所以區域差距還有。黨的十八大報告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其中講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將來的經濟增長建立在城鄉區域良性互動的基礎上,所以下一個階段我們的任務就是要鞏固已經出現的、已經形成的區域協調發展的好勢頭,而且進一步把它發展下去。
在這個過程中有這麼幾個要點,第一,要進一步縮小區域差距,不單僅僅在中西部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區域之間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使中西部之間的要素能夠流動,東部的產業可以向西部轉移,西部的勞動力可以到東部去打工。隻有在流動中才能實現比較優勢的轉換,也才能縮小區域差距。什麼叫區域差距?區域差距不是指的GDP總量,指的是人均GDP,隻要分子GDP往西邊去了,分母人往東邊去了,自然差距就會縮小。
第二,在整個區域的開發中特別要注意發揮不同地區的比較優勢,把蛋糕做大,然后東部地區才能更有效地支持西部。不能為了使區域發展差距縮小,人為地抑制東部發展速度,那是不對的,還是要發揮不同區域的比較優勢。
第三,在經濟差距縮小之前應該努力率先實現不同區域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我們的國民不管是生活在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政府都有義務向他提供最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務。
第四,一定要注意保護環境,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一定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不能再走過去先破壞、后治理這樣一條老路,就是剛才賈局長講的這個道理。我們作為協調區域發展的部門,將來要把已經出台的這些區域政策跟蹤檢查,要把它落到實處。同時要在政策指引過程中發現和研究一些新問題。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已經開始成熟,我們這麼一個幅員遼闊、地域發展很不平衡的國家,迄今為止沒有一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法律。為了保持將來區域發展戰略真正落到實處,應該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開始著手或者盡快研究起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法律,這樣就把區域協調發展納入法制化的軌道。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