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2013全國兩會

段敦厚:全國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萬人到3300萬人之間

2013年03月07日16:3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3月7日(星期四)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作大會發言。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 段敦厚]目前我國職工整體素質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還不適應,職工受教育水平總體較低,職業技能水平不高,高素質技術工人匱乏,人力資本投入不足等問題較為突出。2012年全總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職工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2?95年,其中52?7%的職工受教育程度為中專及以下,初級職稱及沒有職稱的職工高達76%,僅34?6%的職工在結束上一份工作后接受過技能培訓。目前勞動力市場對中級以上技工的供求倍率一般在1?3至1?4之間,短缺程度嚴重的地區高達1?6,全國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萬人到3300萬人之間。職工素質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因素,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職工素質是當務之急。為此,我們建議:

  第一,完善職業教育相關立法。抓緊修改完善《職業教育法》及其配套法規,進一步細化和明確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目的、地位、機構設立、實施程序及效果。一是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和培訓是國家公共事業的組成部分,是政府的責任與義務﹔二是規定和保障政府、企業和職業教育實施機構等多個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三是明確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經費來源,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四是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整合,切實扭轉重學歷、輕技能的現象,把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

  第二,開展全員全方位的職業培訓。一是加強崗前培訓,對初次就業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應普遍進行就業前的職業技能專業知識培訓,實行嚴格的就業准入制,未經培訓不得上崗﹔二是加強在崗培訓,採用企業培訓方式學習新的職業技能和知識,通過完善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資格証書制度引導職工加強學習提升職業技能﹔三是加強轉崗培訓,在我國結構性失業人數劇增的情況下,應適時調整和完善失業保險制度,提高失業保險金用於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的比例,運用從失業保險金列支的再就業培訓資金,對企業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進行獎勵性補貼﹔四是加強創業培訓,積極實施“全民創業行動”,通過學習創業理論、設計創業計劃、開展創業孵化等途徑,幫助職工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或聯合創業﹔五是堅持培訓與市場挂鉤,大力開展校企合作的“訂單式”培訓,培訓機構按照企業需求進行專業課設計,把企業的技術人員請到課堂,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技術性、實用性,政府發揮搭建平台、公共服務、資源整合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引導各類培訓資源與企業用工需求有效對接,培養大批生產一線急需的技能人才。

  第三,加大政府和用人單位對職業培訓的資金投入。一是應明確按財政收入的1%確定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城市教育費附加的20%以上應安排用於職業教育﹔二是應針對當前各級政府就業專項資金連年出現較多結余的情況,抓緊修改就業專項資金使用規定,提高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標准,擴大補貼對象范圍,支持實訓基地建設,資助貧困家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三是引導企業建立定期培訓制度,督促企業依法按照工資總額的1?5%至2?5%計提培訓經費,並將其中的60%用於生產一線職工﹔四是鼓勵社會各界及公民個人對職業教育提供資助和捐贈,其資金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全額扣除。

  第四,理順職業培訓工作機制。一是按照“政府主導、個人自願、市場運作、各方參與”的原則,進一步強化政府、企業、學校以及社會有關方面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的聯動﹔二是以“實際、實用、實效”為基准,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合並相同培訓項目,統一制定培訓計劃,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效率﹔三是推行職業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財政、教育、科技等相關部門和工青婦等人民團體協作配合,集中統一、規范有序的職業培訓管理體系,使職業培訓工作發揮出更大的社會效應。

分享到:

(責編:劉凌)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