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翰
“鼓勵自主創新,需要‘供給’與‘需求’並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建建議說。
黨的十八大再次強調“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2012年國家也頒發了《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
“從國內外經驗看,建立技術創新體系除了政府推動企業提升自主創新“供給”能力之外,還要引導市場形成對自主創新成果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的跨越式發展。”鄧中翰說。
鄧中翰分析表示,這些年來,國家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供給”方面,制定了很多政策,包括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吸引海外歸國人才等等,有效提升了我國的研發及產業化能力,在很多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部分技術和產品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大為縮短,並涌現出了一批在國際市場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干企業。但相對而言,我國在通過“需求”引導產業發展方面還有很大潛力,特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場,完全可以通過制定有效政策措施,進一步鼓勵產業界和用戶積極採用國內自主創新成果,通過巨大的國內市場,帶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 “‘需求’帶動自主創新,需要以‘標准化戰略’為抓手”。鄧中翰表示,從國內外經驗看,實施標准化戰略是在WTO框架下引導市場“需求”,加快國內產業發展進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在這方面,我國制定的北斗導航標准、TD-SCDMA、TD-LTE標准對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帶動相關產業就是幾個較為成功的案例。
鄧中翰建議說,隨著當前以泛在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和應用的深入發展,必將會出現新的產業形態和世界級產業巨頭。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議對那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應用前景廣闊、帶動效應明顯的國家標准,以國家意志大力推廣,給出明確的應用時間表,這樣將可創造出巨大的市場,從而引導國內外企業圍繞我國家標准加大投入,帶動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可提高國家標准的國際話語權,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