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2013全國兩會>>每日一比>>國內媒體

【新京報】告別“中國式求人”,該做些什麼

2013年03月13日10:59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摘要:“中國式求人”背后是權力影響資源配置、精簡行政審批等嚴肅的改革議題。如果政府和社會各安其位,權力得約束,權利皆平等,相信就可告別“中國式求人”。

  全國政協委員周新生在政協大會發言時講的一個故事,引起很多代表委員和民眾的共鳴。他說:一位司局級老領導說女兒在他極力反對下,仍入外籍並嫁給外國人,女兒勸他的一句話最終讓他接受了女兒的做法。這句話是,“爸爸,您將來再不用為您的外孫在國內上幼兒園、小學、中學求人了”。

  周新生委員所說的“中國式求人”,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小到孩子入學,大到數億元項目的審批,現實中很多人常常希望通過“求人”來解決問題。這意味著人情這種制度之外的因素,深刻影響著資源分配、糾紛處理以及行政審批等諸多方面。

  “中國式求人”在兩會上引起廣泛共鳴,不是沒有理由的。不能僅僅將其當作一種感慨,而應借此嚴肅思考,我們何時向“中國式求人”告別?又該做些什麼,才能與其告別?

  國家的現代化過程,注定要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從身份到契約過渡。這意味著社會治理要依靠法治,不能依靠人治,不能靠人情。因而,“中國式求人”這個草根話題背后,是權力影響資源配置、精簡行政審批等嚴肅的改革議題。

  “中國式求人”泛濫,固然有“傳統文化”的影響,但也能看出行政體制改革的迫切,許多原本應靠市場機制配置的資源,卻依然由行政權力支配。這些權力“細分”到具體的官員或者工作人員身上,或者給民眾造成麻煩,或者埋下攜權謀私的隱患。

  民眾找政府部門辦事,有時不留下“買路錢”就辦不順暢。即便排除以權謀私的不正常情形,冗繁的程序也讓人受不了。有企業的代表就說,公司為開展業務,原本估計13天就能辦完手續,結果辦了13個月。這讓視時間為生命的企業,能不去“求人”嗎?

  好在,正提請人大審議的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對此已有所“回應”,強調“政府職能轉變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隻有政府真正放權讓利,市場主體才能自由地在市場中一較高下,從而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提升全社會成員的福祉,這也就能減少“中國式求人”的尷尬。

  當然,作為“求人”的一方,也未嘗沒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現實中的一些“求人”,本身就是希望“不走尋常路”,希望通過熟人關系來佔得先機、法外得利。“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這復雜圖景的背后,並不全然是法律制度的不足,而是很多人默認並縱容了“潛規則”。因而,在政府職能轉變之外,公民也要自我抵制“求人”思維、擁抱法治。

  人人遵法,這不僅於官員適用,於公民亦然。面對著可能的刁難,公民除了“求”之外,以法捍衛權利,不失為更好的選擇。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絕不是“求”來的,而是所有成員共爭共創的。隻有政府和社會各安其位,權力得約束,權利有尊嚴,才有可能告別“中國式求人”。

分享到:

(責編:孟穎)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