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7日刊文稱,美國要想經濟強大,就必須支持中國。全文如下:
想看到中國衰落近乎於一種沙文主義思想。不過,如果你留意美國經濟,真地需要祈禱中國經濟繁榮。
中國即將崩潰?這個問題成為最近幾周的焦點,中國將要完成領導人換屆,而且上周末一檔廣受關注的節目《新聞60分鐘》(60 Minutes)曝光了中國房地產業的諸多泡沫。
在中國,房價飆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卻因政府的干預而使其備受關注。中央政府意識到房產市場的迅速膨脹會影響經濟增長,在最近宣布多項長期措施,打壓猖獗的房產投機行為。這些政策包括提高首付、限購房產、增加房產交易資本收益稅,以此來打壓房地產泡沫。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還宣布最為保守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7.5%,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股市大跌,也引發美國一系列評論,認為中國將是全球體系中另一隻要掉落的鞋。
然而,這不只是對中國經濟增長活力敲警鐘。有一股時隱時現的反對中國的暗流。很難會有誰刻意想要中國經濟崩潰,但是大部分聲音都希望如此。要是中國能逃過同樣折磨過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危機,就可以理解大家都想看中國倒塌。如果自己成不了全球贏家,也不會喜歡別人是。
要看到中國衰落近乎於一種沙文主義思想。美國人不相信中國模式,認為中國做生意不講道德,不合法,其申報和會計不符標准。在華爾街,大家似乎認為中國公司都是以渴望成功的生意為幌子來騙錢。在很多談話和辯論中,我很少聽到大家不鄙夷中國經濟模式。舉一個例子,章家敦(Gordon Chang)在《福布斯》曾說:“北京的技術官僚們能逃賬一時,最終回避不了市場規律。這一切都白談。”
然而,對美國及整個世界經濟來說,中國經濟崩潰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中國經濟若大收縮,美國也難逃厄運,這意味著中國將減少購買美國國債,在中國蓬勃發展的通用汽車公司、耐克、肯德基和蘋果公司(蘋果公司在2012年第四季度收入從前年的40.8億美元到68.3億美元)收益明顯減少,從美國和亞洲等地公司進口高端產品的數量也會銳減。同時,這也意味著從中國進口的銅等原材料會減少,反過來將損害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而后者也是美國、亞洲和歐洲商品的主要市場。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國,房地產繁榮也是經濟增長的一方面。中國民眾不能在國外投資,國內股票交易選擇有限,債券市場又不存在。所以,如果你是中產階級,不想把錢兌現或放入低利潤的銀行賬戶的話,要麼買奢侈品,要麼買房子。過去10年,中國出現多次房地產泡沫,國家和地方官員也陸續出台一系列措施抑制。最近這些措施並不是第一次出台,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過去十年,房地產價格搖擺不定,而在2011年,中國政府開始採取措施來降溫,房產交易數量迅速下滑,像上海炙手可熱的房產市場價格也下滑了百分之三四十,甚至下滑了一半。回顧2000年開始形成冒出類似的房地產泡沫,在鐘擺開始搖擺不定之時,中國政府就以限制和緩和政策來應對。
中國已經有諸多房地產泡沫和破裂情況。由於大面積的城市化,這要求及時吸收因快速發展導致的供應過剩。大部分供應的房產價格遠遠超過在城市打拼的農民工所能負擔的范圍。但是,事實上,房子再一次及時地由收入上升的中國家庭購買和居住,就如美國城郊在20世紀后半段的發展一般。
更重要的是,並不是所有房地產泡沫都是同樣的。比如美國和西班牙的泡沫,如果不是因為巨債、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他們不會這麼慘。那些經濟增長且沒有系統危機的國家並沒有發生房產泡沫破裂。在中國,大部分買家都付現金,沒有衍生的抵押政策(最多有小型的灰色市場)。的確,有各種非官方的高利貸,但即便如此,其破裂結果仍不同於最近幾年發生在美國和歐洲的情況。
在美國,每當討論中國時,對於下一次全球危機的擔心和對中國的不信任及不喜歡,這兩個問題會合二為一。這種擔心是正常的,我們應該注意可能的風險。不過,中國的房地產泡沫風險不大,因為沒有巨額債務及其衍生物出現,另外中央政府對市場行為也十分警惕。
懷疑和厭惡並不是個好選擇。他們談論在美國全球經濟控制觀,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優於中國國營資本主義的信念下的難題,假以時日,美國的制度或許能証明更有生命力﹔它迄今無疑成功証明了自己。但它的成功不等於中國就要失敗,中國的成功也不等於美國模式不行。為了自己的利益,我們應該為他們的努力打氣,而不是像沙文主義者一樣盼望他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