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屆領導人的外交“首秀”將表明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相處之道,夯實中國的大國外交基石,同時也指出,復雜的國際環境將考驗新團隊的外交智慧。 |
3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美國總統特別代表、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圖為習近平向雅各布·盧(左一)介紹中國新任財政部長樓繼偉(右一)。中新社發 劉震 攝
中新網3月20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將出訪俄羅斯與非洲,境外華文輿論高度關注他當選國家主席后的首次外訪,認為新一屆領導人的外交“首秀”將表明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相處之道,夯實中國的大國外交基石,同時也指出,復雜的國際環境將考驗新團隊的外交智慧。
首訪表明中國相處之道 夯實大國外交基石
香港《文匯報》20日刊文指出,習近平本周將開始俄羅斯、非洲之行,這是他當選國家主席后的首次外訪,專家認為,中國新一屆最高領導人首次國際亮相,會向世界表明未來中國與鄰國、大國和發展中國家相處之道。
《文匯報》還稱,習近平此次非洲之旅是一次“親善之旅”,必將鞏固中非傳統友誼,夯實中國的大國外交基石。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的話說,中俄關系是一個“求實”大國關系的典型,兩國在能源、外交及安全領域方面合作,在國際政治問題上也有相當明確的共同利益。
法國《歐洲時報》20日分析稱,一般來說,一國領導人上任后首先訪問哪些國家和地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該國外交政策走向,表明該國與往訪國雙邊關系的重要和急迫性。中俄推進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對加速推進世界多極化與國際關系民主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與日美摩擦增多 考驗新團隊智慧
香港《文匯報》20日刊文指出,最近的釣魚島問題、中美關系等,都考驗中國外交智慧。
香港《明報》援引社科院副研究員劉衛東的分析稱,目前中美關系繼承性大於變動性,而敘利亞內戰、伊朗等涉及第三方的議題,將成為新的摩擦點。
《明報》還援引多位學者的觀點表示,安倍渴望建立一個強大的日本,所以既要從強軍方面出發,也不得不考慮經濟發展。所以安倍一方面要針對中國來加強防衛、作武力准備,一方面又想與中國領導人會面、改善中日關系。
新加坡《聯合早報》20日刊文稱,新形勢下的中國對外關系需要更多的是更加精致的外交藝術來增強軟實力。同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一樣,中國的外交似乎也到提升實現目標方式水平的階段,而中日關系就是一個考驗。
該報還指出,對於新政府來說外交的重點將會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大國關系和周邊近鄰外交。對日外交則可以說是新一屆政府外交中的重點和難點,中日關系是大國外交和周邊外交的重疊區。
人事布局著力大國外交關系
審視中國的人事布局,《聯合早報》20日刊文指,事實上,中國新一屆政府已經認識到了中日關系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具有長期對日工作的王毅被任命為外交部長。
台灣《旺報》20日分析稱,在人事布局上,楊潔篪從外交部長升任國務委員,有利於保持外交政策的連貫性。
文章還稱,無論楊潔篪還是王毅,闡述外交理念時,都將大國關系視為重中之重,在協調大國關系方面,新的外交團隊之間的配合有望更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