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或撬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

2013年04月11日17: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摘要:位於上海東部的洋山保稅港區、外高橋保稅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面積僅有28平方公裡,相當於上海市面積的1/226。但現在,這片土地正被寄予厚望,或將成為撬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支點。

  位於上海東部的洋山保稅港區、外高橋保稅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面積僅有28平方公裡,相當於上海市面積的1/226。但現在,這片土地正被寄予厚望,或將成為撬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支點。

  在上月底的一次基層考察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是在這片土地上鼓勵支持上海積極大膽探索,在現有綜合保稅區基礎上,研究如何試點先行,在28平方公裡內,建立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

  李克強在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要用開放擴大內需,用開放形成倒逼機制,用開放促進新一輪改革。”

  作為參加座談會並發言的5位企業代表之一,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總裁王新奎現在仍記得聽到這番話語時的振奮心情。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他連連稱贊,用開放促改革是一個“高屋建瓴的戰略部署”。

  “沒有深圳的開放,哪有80年代的改革?沒有浦東的開放,哪有90年代的改革?”王新奎說。

  這位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還記得自己30年前在香港受到的沖擊。在香港中文大學一間普通的小賣店裡,他看著琳琅滿目的貨架,覺得“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商品”。當時,封閉了30年后,全國都停留在計劃經濟的僵化步伐中,隻有毗鄰香港的深圳蛇口工業區嘗試邁出了開放的步伐。短短幾年,那片面積僅有兩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片現代化高樓拔地而起,並且產生了讓國人為之目眩的財富。

  帶著羨慕的心情,1980∼1990年間,王新奎不知道去深圳考察、學習了多少次。在之后的時間裡,他也不斷體會到“開放”所帶來的變革成果:上世紀90年代,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讓荒蕪的土地變成了國際地位顯赫的金融中心﹔進入新世紀,加入WTO后的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越戰越勇”,也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他說:“就像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反復強調的那樣,‘開放本身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紅利’。”

  在十八大閉幕6天后,李克強就主持召開改革座談會,突出強調“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而在就任總理后的首次基層調研中,他仿佛為民眾翹首以盼的新一輪改革找到了一條明晰的通道——進一步擴大開放。

  李克強說:“要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就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改革來擴大開放,讓跨國公司的亞太地區總部能向中國地區轉移,這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機遇。”

  他指出:“中國的服務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並蘊藏著巨大的就業潛力。要發展服務業,還要用開放來倒逼。”

  他強調:“中國不能害怕開放,要一步步向前。中國走到了這一步,就該選擇一個新的開放試點。上海完全有條件、有基礎實驗這件事,要用開放促進改革。”

  同樣在座談會現場其他幾位代表也在期待綜合保稅區的進一步開放。上海暢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裁徐峰精打細算地跟記者分析:開放的自由貿易區是個引子,能夠拉動其他消費,帶活整個上海、整個中國的經濟﹔上海市機械設備成套(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黨委書記嚴錦順則評價說,這對上海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對全國的未來發展也很會帶來示范效應。

  在王新奎看來,在28平方公裡的綜合保稅區上孕育的這場新一輪開放,不僅可能為其他沿海省份的轉型提供經驗,在國有企業改革、審批制度改革、投資制度改革等方面,都會做出有益的嘗試和推動。

  他說:“開放最后留下的,不是一片樓、一座城,而是一種體制的力量。”

  這位66歲的老人期待政府能用當年的勇氣和信心來推動新一輪的開放——就像30年前的蛇口一樣。事實上,最初僅有兩平方公裡的蛇口不僅在開放中變成了一座現代化城市,它也像是一個小小的支點,撬動了中國持續30年的改革和高速發展。

  在上海的座談會上,李克強也提醒與會者,30年前,波瀾壯闊的改革就是由四個經濟特區的沿海開放帶動的。

  他說:“現在看來,用開放促進改革,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和動力。在這種開放的過程中,改革將釋放巨大的紅利。”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