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站4月12日刊文稱,人民解放軍40年來對增強運輸和攻擊力量的投資,以及它貫徹始終、積極果斷的採購戰略,帶來了更廣、更強、更細化的能力。 |
海外網4月17日報道 據參考消息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站4月12日刊文稱,人民解放軍40年來對增強運輸和攻擊力量的投資,以及它貫徹始終、積極果斷的採購戰略,帶來了更廣、更強、更細化的能力。雖然不像中國的航母和隱形戰斗機等項目那麼引人注目,但就火力和能力而言,中國直升機已經在加強人民解放軍的作戰能力。
重視直升機發展
文章認為,中國固定翼飛機如殲-20和殲-31的研制備受矚目,中國直升機的研制則相對而言不太引人注目。前不久中央電視台的新聞中出現濟南軍區的一個直-10直升機編隊,這是中國公開亮相的第五個主要武裝直升機編隊。另外四個編隊分別駐扎在南京、北京、廣州和沈陽軍區。直-10至少從2003年就開始飛行,2004年公開亮相。直-10現已配備給部隊,說明中國在航空航天器研制方面的進步大大超過普遍預料。
直-10和較小的直-19偵察直升機的問世意義重大,因為它們反映出漫長的技術和理論發展進程達到巔峰。中國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不僅有蘇聯和法國的,也有美國的,例如“黑鷹”直升機。中國顯然認識到了直升機的妙處。事實上,直升機在總體速度、地形機動性和火力方面優於坦克,因此理當比坦克、裝甲車和地面部隊獲得更多投資。對地面部隊來說,除了採購主戰坦克和建設機械化步兵隊伍以外,合乎邏輯的下一步就是將大批直升機用於運輸、偵察和進攻。
總兵力不容小覷
文章指出,雖然中國的直升機無法與美軍的數千架相提並論,但人民解放軍現在擁有了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2013年一期《軍事力量對比》稱其總數為914架,不過,目前關於直-10和直-19的數量僅有並不權威的估計。盡管如此,這說明中國的直升機數量已經大大超過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行動期間列出的500架。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的數據,1977年至2012年間,中國從蘇聯(后來是俄羅斯)、法國和美國進口各種直升機477架。中國官方媒體聲稱所有“直”系直升機都是自主生產的,但它繼續購買俄羅斯運輸直升機和以法國設計為基礎制造直-8和直-9。同時,中國的民用直升機市場也在增長,鑒於直-9和直-11等機型可以軍民兩用,這將進一步增強中國的總體能力。
文章分析,中國的多山地形、廣闊的城區和欠發達的邊境地帶,都是直升機比其它運輸工具更易於抵達的。“近距空中支援”也是直升機用以彌補嚴重缺陷的一個重要領域。中國空軍缺少類似於A-10和AC-130攻擊機的攻擊平台,那兩種飛機具有強大的機動能力,可提供及時的空中支援。武裝直升機可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而又不必打造不易用作其它目的的昂貴平台。直-10不同於以民用為基礎的直-9,它是為執行這種任務定制的。偵察直升機直-19也將發揮重要職能,在機械化部隊之前出動,提供有關敵人動向的情報。
短期內,在這些比較專業的角色接受檢驗之際,運輸直升機有著巨大優勢,能將部隊快速部署到遠離機場或太危險而不適合傘兵部隊降落的地區。
增強解放軍戰力
文章稱,中國的絕大多數直升機集中在解放軍空軍,但海軍也在擴大使用直升機。在中國境外和在海上,直升機不僅在搜救行動,也在反潛戰和補給方面填補了一大空白。直升機可增強中國的軍隊運輸能力。不過,直-8太大,不適合大多數海軍艦艇﹔直-9太輕,無力執行許多海上任務,比如反潛戰。鑒於中國可搭載直升機的艦船以及直-8、直-9本身的局限性,觀察人士有理由認為,中國將研制更符合解放軍海軍需要的新型國產直升機。
官方文件表明,直升機承擔的職責與日俱增。中國正繼續推進直升機力量的系統化發展戰略。按照實際需求,運輸直升機依然是採購和生產項目的重點。不過,與此同時,這些平台將用來試驗空中支援以及反潛作戰,從而為發動更專業的攻擊以及生產完全由他們自己研制的偵察直升機鋪平道路。這種發展步伐似乎顯得夸張,到目前為止,美國官方文件主要把中國的直升機看作中國航母行動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而不是把它們看成一個可能具有獨立性的威脅或力量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