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

震區災民不私自拿車上物資:不是發給咱們的

2013年04月24日08:4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摘要:她們說,一直就是在自救,一直在期待物資,“可礦泉水也沒發一瓶”,隻有社區干部來登記了一下,也沒有下文。他們害怕被遺忘。

  在臨時居住點,一名居民在床上看書。 一名居民挑著水桶去接干淨的飲用水。 一名災民走出帳篷,身后的居民樓就是他們原來居住的樓房。 這名女子的丈夫早逝,震后,談起家事,她十分悲傷。 一名居民正在汽修廠吃晚飯。地震后,樓裡的居民一直住在汽修廠改搭的帳篷裡。

  48戶、100多人、幾十名老人。地震中,小穆坪夾金山林業局的宿舍樓被震裂。樓裡的居民們沒有去安置點,他們離安置點有幾公裡遠。居民們選擇了一處廢棄的汽車修理廠安身。缺糧,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

  昨晚,他們終於等來了方便面和礦泉水。

  這是靠近寶興縣城的一個老小區,住的大多數是林業局的退休人員。住戶互相熟悉,地震來的時候,看著房子被扯開了拇指寬的縫,他們知道房子住不得了。在這個廢棄的汽車修理廠,居民們開始了災后生活。中年男人做體力活,老人互相照應,女人出門找食物。

  全樓人暫住汽修廠,各有分工

  48戶人家都沒有去安置點,老人們不願意離開家,年輕人選擇留下來陪他們。

  沒有帳篷,有著拱形頂的廢棄汽車修理廠就在小區樓下,成為了最合適的地方。拱形頂有一半破了,他們集資買了彩條塑料布,男人們蹬著梯子用透明膠布貼在破的地方。隻貼了一小半,另外的地方隻好空著,成了一個半露天的地方。

  廢棄的修理廠裡堆滿了大的貨車輪胎和各種雜物,大家的床就放在輪胎旁邊。壘了一個灶,所有人從家裡拿出來的糧食、菜和各種調料都一起用。共同買了煤氣和蜂窩煤。這個暫時的大家庭成立了。

  吃水男人去挑,用扁擔從山上的農民家裡擔回來,桶用的是刷干淨的油漆桶。為照顧老人,特意在旁邊挖個洞,給老人上廁所。84歲的楊萬付的兒子幾年前去世了,兒媳照顧孫女還要打零工,其他人幫忙照料老人。老人被地震嚇得心臟不好,一直躺在床上,其他居民幾天來一直為老人寬心。

  地震引發了小區附近山體的崩塌,以前有泥石流直接流到汽車修理廠中,這次山體崩塌的落石也掉進過這個院子。地震之后擔心危險,每晚都有幾個年輕人在修理廠外面值班守夜。

  震后第四天等來發放物資

  汪秀明決定帶著七八個姐妹去安置點找人評理。

  他們已經沒有吃的了,從各家拿出來的糧食吃完了,煤氣燒完了,合資買的蜂窩煤隻剩下10個。4月22日,他們馬上就沒吃的了,有個好心人送了他們一些面條。從山上討了點菜,又撐了一天。4月23日,實在沒有東西吃了,老人不能餓著,汪秀明和七八個年齡都在40歲左右的女人決定去找吃的,“我們算是這群人裡的年輕人。”汪秀明說,不能讓七八十歲的老人出面。

  她們說,一直就是在自救,一直在期待物資,“可礦泉水也沒發一瓶”,隻有社區干部來登記了一下,也沒有下文。他們害怕被遺忘。

  出門的時候是4月23日下午4時。有一輛物資車就停在他們門口休息,李春蓉跳了跳,看到物資車裡裝滿了礦泉水,她跟姐妹們說:“不是發給咱們的,咱們不拿。”一路上,她們看到有人背著筐子去領物資,聽說前一天安置點已經發放了方便面。汪秀明說:“3天了,我們什麼都沒有。”

  在半路上,社區干部攔住了她們,告訴她們物資已經在發放的路上了,幾個姐妹決定回家等待。昨晚,他們終於等來了方便面和礦泉水。

  新京報特派震區記者 張寒

  本版攝影/新京報特派震區記者 薛珺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