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議還透露出一個信號,即中國可能不再重走用以大投資刺激增長的道路,轉而刺激消費、下放審批引致經濟增長,對產能過剩的調控將更趨嚴厲。 |
●增加能源資源、先進技術和設備等進口
●支持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的境外投資
●抓緊研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做好重要商品儲備吞吐和進出口調節工作
在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后,昨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打出了提振經濟的三記“政策拳”,即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
會議還透露出一個信號,即中國可能不再重走用以大投資刺激增長的道路,轉而刺激消費、下放審批引致經濟增長,對產能過剩的調控將更趨嚴厲。
會議認為,一季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開局平穩,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但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
在問題和挑戰方面,國際上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全球流動性大幅增加,主權債務危機反復被視作外部經濟環境的主要問題﹔國內經濟增長動力仍需增強,金融領域潛在風險需要加強防范,環境污染和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被此次會議著重提出。
面對新形勢,穩中求進仍是政策的主基調,會議要求要穩中求好、穩中求優。除了提出宏觀、微觀和社會三大政策取向外,會議還重申中國將繼續實施和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特別對於如何釋放內需潛力,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和服務消費,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嚴格控制“兩高”行業盲目擴張。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這樣的表態意味著宏觀政策不會加大放鬆了,“社會政策要托底”暗示准備承受低速增長、淘汰過剩產能之痛。
由於中國經濟在今年一季度中,內需主要為消費帶動,而投資增速較往年放緩、以往投資所形成的產能過剩問題未解,目前的政策似乎並不希望繼續用投資刺激促進經濟增長的道路,轉而將帶動經濟的中心放在消費,並堅決遏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此前的一季度經濟形勢通報會上稱,中央企業密切關注的問題之一是產能嚴重過剩問題,這或許也在提醒企業要盡早調整產業結構、防止再陷產能過剩泥淖。
對於外界所關注的貨幣超發所形成的充裕國內資本,會議提出,將增加能源資源、先進技術和設備等進口,擴大金融、物流等服務業開放,支持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的境外投資的政策方向。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含液化天然氣)425億立方米。煤炭產量淨進口2.8億噸,同比增長29.8%。原油進口量約為2.71億噸,同比增長6.8%。
在境外投資方面,截至2011年底,我國已經有1.35萬家境內企業在海外177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直接投資企業,境外投資容量達到4248億美元,排名全球第13位。例如在非洲,中廣核電所屬的納米比亞湖山鈾礦項目於23日開工,這也是目前中國在非洲最大的礦業投資項目。汪時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