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遼寧艦”首次遠航有很多講究。很多網民希望中國航母首次遠航就“一鳴驚人”,但中國航母的第一次遠航試驗需要遵循科學的試驗規律,應該盡量從簡單的條件開始,沒必要一開始就搞得太復雜。 |
“遼寧艦”何時遠航備受關注。
近日有媒體宣稱,網上流傳的一組照片顯示,中國海軍北海艦隊驅逐艦第一支隊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已經全數泊入航母“遼寧艦”的母港。媒體認為,這預示“遼寧艦”很快將與驅逐艦第一支隊組成中國首個航母特混艦隊,共同執行航母的首次遠航任務。但據《環球時報》記者5日了解,網傳所謂“北海艦隊驅逐艦第一支隊艦艇全部進駐航母母港”與航母准備遠航其實並無關聯。原海軍裝備技術部部長鄭明少將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中國航母戰斗群下轄的艦艇種類相對固定,但具體會由哪幾艘艦艇組成,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搭配。
“航母特混艦隊”傳聞不屬實
網上流傳的圖片顯示,在“遼寧艦”母港內最近停泊有大批艦艇,從圖上可以分辨的包括兩艘054A型導彈護衛艦、兩艘051C型導彈驅逐艦以及新型輔助船等。此前外界普遍猜測,未來中國航母戰斗群主要將由負責防空的051C型導彈驅逐艦、負責反潛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攻擊核潛艇以及大型補給艦組成。有媒體宣稱,北海艦隊驅逐艦第一支隊包括2艘052型驅逐艦、2艘051C型驅逐艦、4艘054A型護衛艦、1艘053H2型護衛艦,“遼寧艦”很快將與該支隊組成中國首個航母特混艦隊,共同執行中國航母的首次遠航任務。報道還稱,如果該支隊全體隨“遼寧艦”一同出航,中國航母的護航艦艇配置將超過美國航母打擊大隊。
但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網傳“北海艦隊驅逐艦第一支隊艦艇進駐航母母港”的消息與航母即將遠航這兩件事之間並無關聯。鄭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未來中國航母編隊會從包括北海艦隊在內的各大艦隊中選擇需要的艦艇,但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整個驅逐艦第一支隊全部納入編隊。他解釋說,航母編隊的艦艇種類會根據需要適當調整,但整體上相對固定。以美國海軍為例,據美國海軍官方網站介紹,前沿部署的“華盛頓”號航母戰斗群規模龐大,僅水面艦艇就包括2艘導彈巡洋艦、4艘導彈驅逐艦、1艘護衛艦和1艘快速艦隊補給艦。但實際部署和參加演習時,“華盛頓”號航母往往配備規模較小的“航母打擊大隊”,由1艘導彈巡洋艦、1-2艘導彈驅逐艦和1艘補給艦組成護航編隊。鄭明提醒說,美國航母戰斗群的艦艇並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各艦的戰備情況和任務需求靈活選擇,這樣也有利於提高航母戰斗群的適應能力。同樣道理,中國航母編隊護航艦艇也沒有必要由固定的某幾艘戰艦組成。
首次遠航不必“一鳴驚人”
盡管軍港內艦艇齊聚與“遼寧艦”遠航沒有關系,但4月底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關於“航母不是‘宅男’,將來肯定是要去遠航”的表態引起的關注熱潮一直沒有減退。鄭明介紹說,航母作戰能力的形成分為4個階段:首先是航母本身的試驗和訓練;其次是艦機協同,即航母與艦載機的協同訓練;然后是艦群協同,即航母與整個編隊之間的協同訓練;最后是航母與三軍聯合的訓練,需要得到全國偵察、情報、警戒網絡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發揮航母的戰斗力。鄭明說,航母編隊進行遠航訓練代表我們進入第三個階段,需要解決的不僅包括編隊組成、各艦航行距離協調、作戰任務之間的配合,還包括航母艦載機與其他艦艇搭載的直升機相互協調配合的問題。
鄭明還表示,“遼寧艦”首次遠航有很多講究。很多網民希望中國航母首次遠航就“一鳴驚人”,但中國航母的第一次遠航試驗需要遵循科學的試驗規律,應該盡量從簡單的條件開始,沒必要一開始就搞得太復雜。因此首次遠航應該選擇比較良好的氣象條件,首次編隊訓練時也不用出動太多艦艇,以降低補給消耗和訓練難度,待積累經驗后再一步步增加難度。在遠航時間節點的選擇上,則要從國家外交等戰略大局出發,考慮到周邊對中國航母的關注,充分利用好“遼寧艦”首次遠航帶來的轟動效應。
台報告鼓吹“航母殺手”
“遼寧艦”也引起台灣的密切關注。據台灣《自由時報》4日報道,台灣“國防部”將在6日公布自主研發武器的評估報告,其中就包括“可打擊中共航母”的“雄風-3”超音速導彈。報道稱,該報告強調,台軍20年來已累積建立約900項關鍵核心技術,能有效因應敵人潛艇、隱形戰機及航母威脅。這些關鍵技術包括可用於打擊航母的“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防潛艇封鎖的水下傳感器和“萬象”水雷以及可用於偵測殲-20等隱形戰機的電子偵察裝備等。報道稱,台軍還在發展不對稱戰力,最重要的包括“雄風-2E”巡航導彈、中程地對地導彈、“萬劍”子母彈和“天劍”反輻射導彈等。記者 馬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