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瑞典當地時間15日上午,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納召開的北極理事會第八次部長級會議上,中國被批准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 |
另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此次也成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國。韓國外交部多邊外交調停官辛東益15日表示,北極理事國八國外長會晤賦予韓國、中國、日本,印度等6國永久觀察員國地位。但歐盟和國際機構等8個實體被拒之門外。
北極理事會成立於1996年,是由美國、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及俄羅斯8個成員國組成的政府間組織,主要協商討論與北極有關的事務。此次北極理事會第八次部長級會議由8個成員國決定是否讓14個國家和機構獲得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的“觀察員”身份。
據報道,申請觀察員身份的國家和機構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歐盟(EU)、意大利以及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制度是近距離跟蹤北極事務動態的窗口,觀察員不具投票權,也無權在年會上發言,也不能參加部長級會議,但在北極議題上具有合法的權利,可列席理事會的會議。
人民網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指出,北極理事會對接納觀察員的條件、觀察員義務和權限做了相當苛刻的規定:一個國家要想成為觀察員,就必須承認北極沿岸國家在北極的主權和管轄權,隻有北極八國可以確定世界各國在北極的行為准則,其他國家必須遵守這些准則,而觀察員國的權益則隻限於撥款保護北極生態、科學考察等。
據悉,中國於2006年開始申請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2007年,中國成為該組織“特別觀察員”,享有同樣身份的還有歐盟、意大利、日本和韓國。2012年4月,中國再次申請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在15日的會議上,中國被批准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據英國媒體此前報道,中國的候選資格得到所有北歐國家的支持。
有分析認為,北極地區正被視為越來越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這是因為在該地區發現了包括石油在內的許多資源。另外,北極地區冰塊的融化使更快捷的歐亞航運成為可能。人民日報評論曾指出,北極的和平、穩定與可持續發展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深受北極變化影響,重視參與北極合作理所應當。
此前《解放日報》刊登分析認為,中國成為永久觀察員國是一個“強化項”而非“必要項”。分析指出,中國始終關切北極氣候變化對我國北方地區的氣候影響,北極航線的開辟需要在地理條件檢測、水文資料獲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投入大量力量,中國有能力、有意願參與﹔中國也已經跟冰島等國簽署了具體協議。因此此次無論成功與否,中國都將以合作的姿態,更加融入北極這塊“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