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07日16:02|來源:解放日報|字號:
近年,大城市土地大幅增值引發的住房漲價風潮蔓延到墓地,催生了持續升溫的“墳地產行業”。
又是清明時節,又見一些“死不起”怨言見諸媒體。而記者調查發現,所謂“死不起”怨言,其實有些偏頗,傳統喪葬觀念是背后推手。
買墓高不成低不就
“我們這的墓地最便宜是3.28萬元,0.88平方米。但這是最低檔——不能放骨灰盒,隻能放罐子。我們墓地的均價在7到8萬元,這也是熱銷產品。”上海近郊一家墓園負責人告訴記者。近郊另一家墓園,佔地1平方米左右的墓地售價在5至8萬元不等﹔而遠郊一家上海殯葬業“龍頭企業”,不到1平方米的平板墓地價格更高達7至8萬元。
居高不下的墓地價格直接導致一些普通消費者陷入“高價墓買不起,平價墓看不上”的尷尬境地。“畢竟是百年之后的安居地,馬虎不得。我們是來給長輩買墓,不貴覺得孝心不夠。”前來為外公看墓的小劉很無奈。
像小劉這樣左右為難的人不在少數。墓價上漲的大環境,讓部分買不起墓地的人選擇先買相對便宜的骨灰牆暫時存放,等經濟條件允許時再買平板墓地安葬逝者。
墓地資源瀕臨枯竭
墓地價格高,歸根結底在於可使用的公墓資源日益減少。一面是居民“入土為安”的觀念根深蒂固,另一面則是大城市“墓地枯竭”。《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2—2013)》顯示,全國大部分城市的現有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現墓地緊缺。
上海市殯葬行業協會會長王宏階介紹,上海經營性墓地共有7000多畝,目前已使用超過5000畝,在公墓土地量不再增加的現狀下,剩余的公墓土地用不到20年。
早在1998年,為了改變墓地買賣中的亂象,國務院辦公廳就轉發了民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墓管理的意見。其中規定“要嚴格限制墓穴佔地面積和墓穴使用年限”。去年年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要求黨員干部帶頭文明節儉辦喪事﹔帶頭火葬和生態安葬,保護生態環境。意見甫一出台即被廣泛認為“抓住了殯葬改革的‘牛鼻子’”。
本月初,北京市下發了《關於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再次令殯葬改革話題成為熱點。
倡導“重孝薄葬”觀念
南京與杭州等城市公墓價格也同樣較高,但前來看墓買墓的人絡繹不絕,近年來各地提倡的生態葬卻鮮有人問津。業內人士認為,要改變墳地產行業的畸形現狀,光靠政府調控遠遠不夠,民眾要樹立“重孝薄葬”的觀念。
按照上海市殯葬行業標准,2000元即可安葬一名逝者﹔滬上各大公墓積壓的節地產品庫存量多達數萬個。為什麼仍有人抱怨“死不起”?一名逝者家屬道出其中秘密:“現在厚葬風氣日盛,不在墓地購置上花足錢心裡會愧疚,也怕被人指責。”
“富不富,看墳墓”,面子文化使攀比風氣盛行。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所屬多家墓園聯合推出的公益性壁葬群 “博愛苑”,2000元一格,卻遭冷遇。
為解決公墓困境,上海採用了多種推廣方式。如骨灰撒海,目前為每位海葬者提供2000元補貼,每年舉行二十余次。據悉,上海還計劃年內出台新政,給予其它節地葬式每具骨灰1000元補貼。
傳統喪葬觀念轉變非一朝一夕。專家建議,在全社會進一步倡導“重孝薄葬”的觀念,同時促進殯葬行業信息公開透明。
(原標題:記者調查:誰在幕后推高了“墳地產”)
(責編:趙雪晨)
公墓管理 殯葬改革 殯葬行業 殯葬業 殯葬服務